在當今的數字化服務時代,平臺已成為服務業的主要陣地,而從業者對于好評的追求似乎也成為了一種常態。近期,知名博主何同學拒絕網約車司機索要好評的分享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這一現象不僅限于網約車行業,而是廣泛存在于各類服務行業中。
記者深入采訪發現,無論是網約車司機、餐廳服務員、房產中介還是酒店前臺,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好評視為提升服務質量與吸引客戶的關鍵。特別是在網約車領域,好評與平臺的“服務分”緊密掛鉤,直接影響司機的接單量。因此,像“請您帶好隨身物品,方便的話給個好評”這樣的請求,已成為許多網約車司機的日常用語。
然而,好評機制在實際操作中卻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它確實能夠激勵從業者提升服務水平,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權責分配的結構性矛盾。比如,一個差評往往需要數十個好評才能抵消,這使得一些從業者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來“刷好評”。這種現象不僅扭曲了評價體系的初衷,也讓消費者對好評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在某社交平臺上,以“索要好評”為關鍵詞搜索,可以發現這一現象幾乎涵蓋了所有平臺服務領域。有游客分享,在旅游時酒店前臺主動提出,只要在網上寫出15字帶圖的好評,就可以免費升級房型;還有食客透露,在餐廳用餐時,服務員會請求顧客給出好評并贈送小點心作為回報。這些現象表明,好評已經成為了一種“商品”,被服務提供者用來換取更多的訂單和利潤。
面對服務提供者的好評請求,消費者的態度也各不相同。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不到兩成的受訪者會無論服務如何都直接給出好評,而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會選擇如實評價,甚至有部分人會因為反感而給出差評。這反映出消費者對好評機制的復雜情感,既希望獲得真實的服務反饋,又擔心被虛假好評所誤導。
為了解決好評機制帶來的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多項建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陳可認為,平臺應擺脫“好評怪圈”,降低對好評的過度依賴,建立更真實的信任關系。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建峰則強調,應完善評價機制,保障從業者申訴的權利,防止惡意差評對從業者造成不公平影響。同時,平臺也應調整好評權重與激勵機制,將消費者好評與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以建立更完善的評價推流體系。
事實上,國家層面已經注意到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期印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平臺企業建立健全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和申訴機制。這為解決好評機制帶來的問題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從業者表示,他們并不反對好評機制本身,而是希望平臺能夠優化規則,讓好評回歸評價體系本質。只有這樣,才能讓從業者跳出“好評內卷”,真正提升服務質量,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2883-0.html好評機制下的“內卷”困境,如何破解服務業的“好評焦慮”?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