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情緒明顯回暖,尤其是創業板指數自2025年1月初以來,漲幅超過10%,領跑大盤。在這一波行情中,創業板新能源指數表現尤為搶眼,累計漲幅達到13%,重新點燃了市場對新能源產業的熱情。
回顧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多次價格調整,這種“降價潮”不僅影響了車企,也波及了動力電池和碳酸鋰等上下游企業。動力電池的價格從2023年初的高峰1元/Wh下跌至目前的0.3元/Wh,跌幅驚人地達到了70%。同樣,碳酸鋰的價格也從高峰時的60萬元/噸,驟降至7.5萬元/噸,累計跌幅超過87%。
價格的持續下滑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不少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例如,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二線電池廠商的毛利率從高峰時的30%以上,下滑至目前的17%左右。光伏產業鏈同樣面臨嚴峻挑戰,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普遍下跌超過70%,2024年光伏主產業鏈虧損超過600億元,企業負債突破3萬億元。
然而,在新能源產業鏈產能出清的過程中,行業整體經營出現了觸底反彈的跡象。這成為近期創業板新能源指數跑贏大盤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追蹤這一指數的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159368)即將結束發行,該ETF主要投資于動力電池、光伏設備等新能源領域,其權重股包括寧德時代、陽光電源和匯川技術,合計持股比例超過40%。
從需求端來看,產業政策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措施不斷推出,推動了國內市場的持續繁榮。據中汽協數據,2025年前兩個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達到102.5萬輛,同比增長34.3%,超出市場預期。3月份中國企業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排產量達到99GWh,加上消費類電池的9GWh,總排產量高達108GWh,同比增長27%。
與此同時,新能源企業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例如,晶科能源在沙特投資建廠,鈞達股份計劃在阿曼新增產能,以搶占海外市場的空白地帶。在供給端,監管部門和行業自律的反“內卷式”競爭初見成效,新增低質產能投放有所放緩。2024年12月,覆蓋光伏制造各環節約九成產能的33家企業在四川宜賓簽署了自愿控產的自律公約。
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市場競爭力強勁。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43.6%和15.6%。在動力電池市場,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兩強格局依然穩固,2024年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裝車量達到246GWh,市占率高達45%,較2023年有所提升。
在光伏領域,陽光電源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盡管龍頭企業如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在2024年前三季度出現虧損,但陽光電源的利潤卻達到了76億元,同比增長5.2%。陽光電源主營的光伏逆變器產品技術壁壘較高,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從2018年的不足20GW攀升至2023年的125.4GW,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3%。
新能源產業鏈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去產能洗禮后,價格大跌,盈利下滑,但資本市場已對其進行了充分定價。如今,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市場開始逐步交易行業經營改善的邏輯。在新能源產業的低谷期,一批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競爭力不減反增,業績保持逆勢增長,顯著超越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與過去幾年相比,未來新能源產業恐怕很難再重現連漲數倍的牛市行情。據券商機構分析,新能源產業已進入成熟期,業績增速大幅下降,估值也回到較低水平。因此,投資者在把握新能源產業機會時,需要更加精選優秀龍頭或跨賽道的優秀ETF基金,才能獲得較好的回報。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1378-0.html新能源產業:觸底反彈還是新起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