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最新一季的財報發布前夕,市場彌漫著一種謹慎樂觀的情緒。年初以來,阿里巴巴的股價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動下,如AI領域的布局、與蘋果的合作以及民企座談會的召開等,已經累計上漲了50%。然而,投資者們心中仍有一絲隱憂:如果財報業績未能達到預期,這股漲勢恐難以為繼。
然而,2月20日晚間,隨著阿里巴巴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的揭曉,市場的擔憂瞬間煙消云散。阿里巴巴美股股價在盤中一度飆升近15%,最高觸及144.51美元,創下自2022年1月以來的新高,最終收盤價為135.97美元,漲幅達到8.09%。
這份財報的確亮點頻現:截至2024年12月的這一季度,阿里巴巴實現營收2801.5億元,同比增長8%,是近四個季度中增速最高的一季;凈利潤更是高達464.34億元,同比增長了驚人的333%。經調整EBITA(反映真實業務經營情況)同比增長4%,達到548.53億元;自由現金流為390.2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1%,但這主要是由于云計算和物流建設的資本開支增加所致。
不過,深入分析財報后不難發現,阿里巴巴這一季度的表現雖然亮眼,但并未完全超出市場預期。真正讓市場興奮不已的是,這份財報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阿里巴巴終于重回正軌。在歷經監管壓力和挑戰后,阿里巴巴通過剝離銀泰、大潤發等非核心資產,近一年來聚焦電商和云計算主業的戰略初見成效。
“聚焦主業+AI驅動”的戰略在本季度取得了顯著成效。核心商業板塊保持穩定,而國際商業和云智能板塊則成為推動阿里巴巴前進的兩大新引擎。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講述的AI新故事,終于開始獲得市場的認可。
然而,在亮麗的財報數字背后,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阿里巴巴本季度的利潤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財務操作而非業務層面的實質性改善。去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通過出售銀泰和大潤發等線下零售業務,釋放了大量利潤。投資收益、無形資產攤銷及減值等因素也對凈利潤的增長貢獻頗大。
從業務板塊來看,淘天集團在本季度為阿里巴巴貢獻了約10億的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客戶管理收入的同比增長和傭金率的提高。然而,直營收入(如天貓超市等)的連續下滑,反映出高客單價商品銷售乏力的問題。對于淘天來說,如何在抖音和拼多多的競爭壓力下保持市場份額,同時實現收入增長,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電商基本盤保持穩定的同時,云智能和國際商業板塊成為了阿里巴巴的新增長點。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13%,達到317億元。AI相關產品的收入更是連續六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開源模型Qwen家族衍生出超過9萬個模型,成為全球最大的AI模型生態。國際商業板塊的收入同比增長32%,達到378億元,成為阿里巴巴所有業務集團中增長最快的“火車頭”。
然而,國際商業板塊的快速增長是以燒錢為代價的。速賣通在歐洲市場的Choice模式雖然訂單量節節攀升,但整個國際商業板塊的虧損也同比擴大了57%,達到50億元人民幣。在東南亞市場,Lazada則通過社交裂變和小額補貼等策略滲透下沉市場,鞏固市場份額,但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燒錢壓力。
除了核心電商和云計算業務外,阿里巴巴還有兩塊盈利的業務:菜鳥和高德。然而,菜鳥本季度的表現并不樂觀,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相比之下,高德憑借高達8.45億的月活用戶,在流量生意上做得風生水起,首次實現盈利,成為眾多非核心業務中最耀眼的明星。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管理層表示,未來三年將持續加大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的投入,計劃投資規模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同時,阿里巴巴還將利用人工智能改造現有業務,提升經營效率。
從這份財報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已經度過了低谷期,正朝著更加穩健和聚焦的方向發展。雖然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國內電商市場的競爭壓力、國際業務的合規風險和燒錢壓力、云計算技術的商業化突破等,但阿里巴巴已經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勢和堅定的決心。
對于員工和投資者來說,阿里巴巴的這份財報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只要能夠穩住電商基本盤,等待國際業務扭虧為盈,同時憑借AI技術實現云計算業務的彎道超車,阿里巴巴或許真的還能迎來“第二春”。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0998-0.html阿里財報亮眼,重回正軌?“聚焦主業+AI”能否帶來新春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