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銀發經濟”內容實錄: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以上內容摘自新華網)
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我國應對老齡化挑戰實施的重大戰略,更是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需求的務實舉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進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方面,對老齡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是我國著眼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前瞻擘畫之“方”、順時應勢之“策”。我們要積極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
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3.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人口結構的深層變革,正在重塑經濟版圖。據《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測算,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預計到2035年有望達到30萬億元。銀發經濟,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產業。銀發經濟不僅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等實物消費,還包括醫療保健、護理康復、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充分挖掘銀發市場潛力、促進銀發消費,不僅能滿足老年人需求、提高生活品質,還能提振消費信心、擴大內需,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動能、開辟新賽道。
從各地政府2025年工作安排來看,擴大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是重點,廣東提出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黑龍江提出擴大數字、養老、托育等服務型消費,重點發展中醫康養、智慧養老等銀發經濟;上海提出深化智慧養老院等養老科技場景應用……各地緊跟國家決策部署,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緊貼老年群體需求,竭誠竭力辦實事,傾心傾情服好務,定能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10月25日,在湘潭市雨湖區廣場街道建設社區,學員在非洲鼓課上練習。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推動銀發經濟行穩致遠,必須多維度持續發力。要通過完善銀發產業政策、出臺要素保障政策、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等措施,健全銀發經濟政策體系,形成推動合力。要通過建設銀發產業園區、培植龍頭企業、打造科技創新平臺、發展智能養老設備等途徑,壯大銀發產業,優化產品供給。要通過培育養老服務市場主體、構建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發展基層互助養老社會組織、推進智慧醫養服務等模式,努力實現養老服務多元化。要通過合理引導銀發消費市場預期、開發中高收入銀發群體需求市場、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加強社會共治等手段,激發銀發消費潛力。要通過完善銀發群體就業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辦好老年大學、發展老年網絡教育、開放社區公益性崗位等渠道,開發老年人力資源,促進銀發群體社會參與,成就老年精彩人生。
銀發經濟蘊含廣闊發展機遇,我們要集聚眾智、匯聚眾力,助力“銀發族”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以“夕陽紅”消費照亮經濟“朝陽升”。
作者系山東省壽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16103-0.html2025全國兩會熱詞快評之“銀發經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