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臺灣乘用電動車市場的焦點無疑是「國產」。裕隆旗下的納智捷N7已經成功揭開了國產電動車的序幕,而中華與和泰也紛紛表示將建設純電乘用車產線。
2023年,隨著多元化和國產車型的推出,臺灣電動車市場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增長勢頭和規模。當前,可購買的電動車款在市場上逐漸增多,但總體來說,價格仍普遍在新臺幣百萬元以上。然而,納智捷N7一經推出就直擊了消費者購車需求的價格痛點,吸引了超過8,000張訂單,凸顯出國產電動車和平價車型在內需市場的高度期待。
和泰車最近表示,之前導入的電動車采用的是進口模式,訂單爆滿卻受制于日本原廠的有限配額。如今,建設國產電動車產線的時機已經成熟,和泰車計劃爭取在臺灣生產電動車,以擴大市場規模。
此外,擁有商用電動車生產經驗的中華車公司透露,2024年有望首次引入乘用電動車產線,預計將以旗下熱銷品牌MG的純電車為核心。
對于這一市場消息,供應鏈業者表示尚未收到明確的消息和開案計劃,認為國產電動車全面爆發可能還需時日。
裕隆在法說會上表示,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狀況已經緩解,各零部件供應正常,MIH聯盟也能夠獲得較好的零件交期,電動車的供應目前沒有問題。
然而,供應鏈業者指出,從目前產業已經擁有的國產電動乘用車和商用車經驗來看,生產方面仍然面臨一些瓶頸。商用車方面,續航能力和市場接受度是最大的挑戰,而乘用車方面,關鍵零部件的供給問題最為顯著。
與國內、美國等主要市場相比,臺灣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加上許多國家為了發展和推動本國電動車產業,導致供應鏈業者更傾向于滿足自身內需市場和國內、歐美規模較大的市場需求。
層層阻礙之下,臺灣車廠或供應鏈只能獲得有限數量的零部件,直接導致生產面臨瓶頸。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38432-0.html供應鏈生產瓶頸待解決,國產電動車難遇爆發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2024年三星智能手機新品將引入AI技術
下一篇: 半導體技術即將邁入1nm以下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