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今年大的汽車IPO來了!
造車28年,安徽蕪湖汽車大佬——奇瑞汽車,成功通過聆訊,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
本次上市,奇瑞計劃發行不超過6.99億股,募資15~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7~143億元。
同時,奇瑞的內部經營細節、關于募資的去向,也就此開始展露于大眾視野中。
奇瑞汽車的核心財務指標
聆訊不久前,奇瑞的好消息已有預兆。
8月27日,中國證監會批準了奇瑞汽車港股IPO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
奇瑞緊接著更新了招股書,新的核心指標也隨之浮出水面。
首先是銷量,奇瑞在2024年銷售260.4萬輛車,同比增長38.4%,創歷史新高,是國內銷量規模第二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
同時,2024年的海外銷量達到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占全年總銷量約44%。自2003年起,奇瑞已連續22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出口第一。
而在不久前的8月銷量快報中,奇瑞在1-8月累計銷售172.73萬輛車,同比增長14.5%。
營收層面,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奇瑞汽車的營業收入為926.2億元、1632.05億元,以及2698.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0.7%,增長主要來自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銷量雙雙提升。
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車收入為682.23億元,同比增長24.25%,奇瑞解釋,主要由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帶動。
2022年~2024年,來自新能源汽車的收入,分別為122.53億元、79.12億元和589.31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為186.65億元,同比增長306.11%,。
新能源汽車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22年的13.2%,提高到了今年一季度的27.4%。
利潤層面,過去三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車的毛利為128.05億元、260.9億元、363.08億元和84.57億元。
對應奇瑞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3.8%、16%、13.5%及12.4%。
同期,奇瑞汽車實現凈利潤分別為58.06億元、104.44億元、143.34億元,以及47.26億元。
過去三年的利潤增長,來自銷量增長,以及產品組合進行了優化。而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明顯增長90.9%,則是由于在這個基礎上,還計入了其他收入及收益。
在支出上,奇瑞對于研發的投入明顯不斷加碼。
2022年~2024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36.46億元、66.64億元、92.43億元;今年一季度,奇瑞又為研發投入了22.72億元,同比增長2.2%。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奇瑞在安徽蕪湖、合肥,以及上海建立了3個研發中心,并在德國、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馬來西亞建有5個海外研發中心,全球研發人員總數超過14,400名。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奇瑞的現金及等價物為374.98億元。
以另外兩家自主品牌——吉利和長城的財務指標作為對照參考:
銷量也好,財務指標也好,奇瑞的整體水平,在頭部的汽車自主車企中都很能打。
參考吉利、長城后,對于奇瑞仍未披露的估值,外界普遍認為大約是1000~1200億元,也有樂觀看法,認為會達到1200~1500億元。
據招股書披露,奇瑞計劃募資15~20億美元,擬發行不超過6.99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這些募集到的資金去向,奇瑞也做好了規劃,除了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外,還有:
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下一代汽車和先進技術的研發以提高核心技術能力;拓展海外市場并執行全球化策略;提升位于安徽蕪湖的生產設施。
奇瑞是靠什么撐起千億估值的呢?
奇瑞汽車有什么底氣?
招股書顯示,奇瑞的產品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乘用車業務,一部分則是出售汽車組件和零部件,例如發動機、變速箱等等。
毫無疑問,乘用車是奇瑞的核心,收入也占到奇瑞總營收的90%以上。
奇瑞面向大眾市場和中高端市場,規劃出了五大汽車品牌,分別是:
主品牌奇瑞聯手華為打造的智界越野品牌捷途高端品牌星途面向年輕用戶的iCAR
其中,奇瑞主打大眾和家庭用戶,主要包括瑞虎、艾瑞澤及風云,以及針對海外市場的OMODA及JAECOO等產品。
招股書顯示,奇瑞品牌是中國早突破百萬輛銷量的自主乘用車,其品牌定價在5.8萬-22.99萬之間。
瑞虎8、瑞虎7,都在2024年錄得超過2萬臺的月均銷量。
備受關注和討論的智界,也是華為賦能的“第二界”,于2023年11月上市了首款產品純電轎車智界S7,隨后因為交付等問題,未能一炮而紅。
但去年9月,智界第二款車型R7上市,開始帶動起智界品牌的銷量。
近,智界又迎來了翻身一仗,與華為進入戰略合作的“2.0階段”。
雙方承諾共同投入超100億元,組建5000人的研發團隊,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智界新能源公司”。
獨立的新公司,由華為全面主導智界從產品定義到生產、銷售、服務的全鏈條管理;奇瑞方面則承諾,資源投入不設上限。
新款智界R7和S7,價格區間在22.98~30.98萬元,8月25日上市,24小時大定破萬。
另一個中高端品牌是星途,價格區間在10.99萬元-31.98萬元,包括星途和星紀元兩款產品,提供燃油、插混、增程、純電等多種動力系統版本。
地平線新的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搭配J6P旗艦計算方案,全球首發落地星紀元E05,預計會在今年11月上市。
另外,還有一個主打越野的捷途品牌,2018年推出首款車型,到2024年1月累計銷量突破了100萬輛。
以及面向年輕群體的iCar品牌,目前主打純電動SUV,提供iCAR 03、iCAR V23兩款車型。
而支撐奇瑞實現增長的背后,是全面覆蓋智能車開發的四大技術棧:
動力總成系統:鯤鵬動力
汽車開發平臺:火星架構智艙系統:雄獅OS輔助駕駛系統:大卓智能輔助駕駛先來看智能化的技術,輔助駕駛系統方面,有中階和高階兩大方案,中階智駕包括ACC、車道保持和AEB、自動泊車,也就是基礎的L2。
高階方案可實現L2+級智能駕駛,支持高速NOA、城區NOA、智能召喚和代客泊車(AVP);AVP和自動泊車不同的點在于車主可以自己下車,車自行找車位停。
而智能座艙雄獅OS,可以支持遠程控車和OTA,搭載AI語音助手,通過對話使用大部分車上的功能。
在動力總成方面,奇瑞的鯤鵬動力發布于2021年,涵蓋發動機、變速箱、電驅和電池安全系統。
在開發平臺上,其火星架構主要包含了三大平臺,以及E/E架構,前沿的E0X平臺整合了智能駕駛與AEB,支持800V高壓架構,是智界、星紀元ET和ES的開發平臺。
E/E架構兼容燃油、插電混動、增程和純電等多種動力形式。
2025年,奇瑞計劃推出60多款新車型和新版本,涵蓋轎車和SUV,同時提供燃油、插混、增程和純電車等不同版本。
總的來看,奇瑞常年在燃油車投入,有不錯的基本盤,并且新能源轉型獲得成效,自研、合作兩手抓,也補強了智能化。
如今走到國內自主乘用車第二,也是來自奇瑞這一路的積累。28年磨一劍,奇瑞終于走到了上市門口。
安徽人造,安徽成長
奇瑞創立于1997年,核心管理層都是安徽人,都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
奇瑞的董事長兼總裁是尹同躍,出生于1962年,安徽巢湖人,1984年從安徽工學院(現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后,加入一汽。
1995年,蕪湖代表團在一汽參觀期間結識了這位老鄉,后力邀其回到家鄉,在1996年10月在城北的一個廢棄磚廠中,找了三間茅草房,開始辦公,籌建奇瑞。從2004年12月至今,尹同躍一直都是奇瑞的董事長。
常務副總裁張國忠,1972年出生,也是安徽人,是尹同躍的大學校友,1997年7月大學畢業后加入奇瑞,歷任涂裝車間工藝員、主管、主任、轎車子公司副總經理,采購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執行副總裁、研發總院院長高新華博士,負責奇瑞的技術開發,安徽蕪湖人,1997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畢業后加入奇瑞,2016年7月在母校獲博士學位。
尹同躍、張國忠和高新華,三人通過員工持股平臺瑞創間接持有奇瑞少量股份。
奇瑞汽車此前的控股股東是奇瑞控股,持有43.32%的股權。
不過據招股書顯示,2025年1月20日已完成“下沉”,即將奇瑞控股持有的所有股份,按比例基準分配給了奇瑞控股的18位股東,轉為境外流通,奇瑞控股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下沉后,目前奇瑞汽車的單一大股東是蕪湖投資鞏固,持股比例約為21.17%。
立訊持股比例為16.83%,員工持股平臺瑞創持股比例為11.51%。
此外股東還有青島城投,寧波問鼎、珠海尚順、動力電池廠商國軒高科等。
起始于三間茅草屋,成長于燃油車時代,在出海和新能源變革中興起后,奇瑞向IPO發起沖刺。
尹同躍早前多次明確,2025年奇瑞的首要任務是上市。
安徽為了加快奇瑞上市,也將后者列為2025年重點,成立專班推進。
預計這個月中下旬,奇瑞就會正式掛牌上市,締造港股今年大的車企IPO。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7-8603-0.html奇瑞汽車通過港股聆訊 估值直指千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