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浦江創新論壇于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拉開帷幕。作為科技領域的重要盛會,本屆論壇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與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前沿科技的發展趨勢。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在論壇期間發表觀點。他指出,當前社會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在短期內,人工智能在解決通用問題、突破傳統預測模式等方面的能力往往被過度樂觀地評估,這種高估可能源于對技術潛力的期待,但實際進展仍需時間驗證。
與此同時,周伯文強調,人工智能在推動科學領域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視。例如,它能夠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叉研究,為新興科學領域的誕生提供助力。人工智能在科學理論的形式化表達與實驗驗證環節也展現出獨特價值,這些長期影響往往被低估,卻可能成為未來科技創新的關鍵驅動力。
更多>同類資訊姚期智談量子人工智能:中國量子實驗室領先,AI賦能前景廣闊09-212025浦江創新論壇:青年科研者勇闖“無人區”,跨越“死亡之谷”尋新路09-21東土科技攜手海光信息,NewPre 310XC系列智能控制器助力國產替代09-21全國科普月:吳家睿談復雜科學時代 倡導用復雜性思維應對未來09-21優必選與云智匯科技達成合作,共推人形機器人研發落地及全球市場拓展09-21OpenAI CEO奧特曼:AI重構職場,編程客服首當其沖,部分崗位仍需人類09-21上海發布人形機器人數據集標準與“浦江X”平臺,加速產業規模化落地據了解,這套標準體系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指導下,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聯合19家產學研機構,內容涵蓋人形機器人數據集分類與編碼、人形機器人數據集數據標注規范、人形機器人數據質量評價…09-21清華孫富春教授:具身智能時代,機器人如何“發育”成“生命體”?孫富春認為,機器人也需要在與環境的持續交互中,讓“感知”與“行為”共同“發育”,構建起對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即“世界模型”。 孫教授展望,未來具身智能的發展需聚焦四大要素:本體技術(尤其是人形)、世界模型(…09-21百度AI:從技術深耕到生態構建,中國AI的“多邊形”領航者崛起09-21鴻蒙5 AI全場景能力升級:“天工計劃”十億助力,共建AI驅動新生態09-21?戴國浩談AI算力挑戰:無問芯穹如何打通“科研-產品-產業”全鏈路?09-21中科創星米磊:AI算力需求激增,光子技術成下一代計算關鍵走向黃金期09-21浦江創新論壇上,周伯文提出“AGI for Science之六問”引深思09-21華為HarmonyOS 5終端超1700萬臺,“天工計劃”10億助力鴻蒙AI生態創新09-21中科創星米磊:光子技術賦能AI,“光+AI”布局引領科技產業新未來09-21點擊查看更多 +全站最新
領途微型車慕尼黑車展登場:以性價比與智能,開啟歐洲市場新征程
12.28萬元起售!iCAR V23S攜119項升級登場,6處專屬標識彰顯運動本色
新款蓮花EMEYA與ELETRE上市,配置升級,多重權益助力購車新體驗
務實突圍高端市場,蔚來全新ES8配置怎么選?深度解析來了
復古方盒子造型+強勁動力性能 iCAR全新超級V23上市 滿足個性化需求
十萬級精品SUV新選擇!寶駿云海純電插混雙動力,續航實用空間出色熱門內容
OpenAI加速“搶人”布局硬件:從蘋果招攬超二十名工程師,首批產品或2026年底登場
北楊AI小鎮啟幕,百萬平米創新地蓄勢待發,志在引領全球AI新潮流
蘋果2025年盛事:庫克攜零售高管與粉絲齊聚第五大道,共賀iPhone 17系列發售
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提出“ACT三步走”路徑,發布9大行業智化方案
第22屆東博會AI元素亮眼:數字智能體引路 機器人炫技展風采
金陵美術館邂逅AI“在在”:劉婷婷個展開啟人類與AI情感交互新圖景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27893-0.html2025浦江創新論壇:周伯文稱AI在科學交叉融合等潛力未被充分認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