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激烈交鋒十一年后,兩位昔日的“機會捕捉者”再次瞄準了新的歷史機遇——人工智能(AI)。2025年,知名科技測評人王自如通過其網絡賬號“王自如 AI”發布了一段視頻,正式宣告他將涉足AI內容創作,旨在通過這一新興領域實現個人事業的轉型與升級。視頻雖未透露具體細節,僅提及了AI內容創業與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兩大方向,卻在科技圈內引發了廣泛討論。
王自如,這位昔日手機評測界的標志性人物,其每一次動作總能掀起波瀾。他的回歸,讓不少網友感慨“青春再現”,同時也有人持懷疑態度。不論外界反應如何,不可否認的是,王自如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而他與另一位科技界名人羅永浩的恩怨,更是為這段故事增添了幾分戲劇性。
與王自如選擇AI內容創業不同,羅永浩則踏上了AI產品創業的征途。2022年,羅永浩宣布退出“交個朋友”管理層,轉而創辦了AR初創公司細紅線科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細紅線的業務重心悄然發生了轉變。今年年初,雷科技曾報道并體驗了細紅線面向海外市場推出的首款AI產品J APP,但隨后便傳出細紅線全面裁撤硬件團隊的消息,春招崗位也轉向AI和商業化方向。
王自如與羅永浩,兩位科技界的“弄潮兒”,從智能手機時代到AI時代,始終在追逐著時代的浪潮。王自如繼續以評測人的身份,試圖在AI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羅永浩則堅守產品人的初心,希望通過AI產品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回顧十一年前,王自如與羅永浩曾因一場關于錘子科技Smartisan T1的評測視頻而引發了一場科技圈的“口水戰”。當時,王自如帶領的ZEALER團隊發布的評測視頻指出了Smartisan T1的多項不足,引發錘子科技及粉絲的強烈不滿。隨后,雙方在一場長達三個多小時的直播辯論中,就評測標準、ZEALER的商業模式等問題展開了激烈交鋒。羅永浩的強勢表現,讓這場辯論成為了一場經典的“訓子”現場。
那場辯論,表面上是對技術細節與評測立場的爭議,實則揭示了產品方與評測方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羅永浩對評測標準的質疑,以及對ZEALER商業模式的批判,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而王自如雖然試圖證明自己的評測立場,但在羅永浩的猛烈攻勢下,多次陷入被動。
然而,十年過去了,評測生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用戶開始更加理性地看待評測內容的商業合作,評測方也在努力提升評測流程的透明度和標準化程度。在這種背景下,AI評測的出現,為評測生態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從AI助手到各類APP,再到AI手機、AI PC等硬件產品,AI正在重塑著各行各業。這種爆發式的創新,讓消費者在面對琳瑯滿目的AI產品時,難以做出選擇。因此,AI評測的價值愈發凸顯。
然而,AI評測的難度也遠高于傳統評測。由于大語言模型的不確定性,同一款產品在不同時間、不同提示詞下,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AI產業的創業熱潮也帶來了商業合作的增加,用戶對評測獨立性的擔憂也隨之而來。在這種背景下,AI評測生態亟需建立更為完善的評測流程和標準。
面對這些挑戰,王自如選擇了迎難而上。他直言不諱地表示,AI內容創業是因為“來錢快、資源整合快”,但他更希望的是能夠用自己的AI產品和技術,為產業的數字化升級貢獻力量。而羅永浩,則繼續在AI產品創業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兩位昔日對手,在AI時代再次相遇,他們的故事,將如何續寫,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3528-0.html王自如羅永浩轉戰AI領域,能否再現昔日“論戰”輝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