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熔財經
作者|楷楷
2024年絕對是體育大年,歐洲杯、美洲杯、奧運會絡繹不絕,除了緊張激烈的體育賽事之外,賽場上的贊助商也同樣吸睛。
事實上,中國家電一直都是國際體育賽事的“忠實粉絲”,比如海信已經連續三屆成為歐洲杯的官方贊助商;TCL則成為了多支球隊的官方合作伙伴;海爾則在去年成為法網的官方家電合作伙伴。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家電已經通過體育營銷在全球市場上穩占一席之地。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與國內家電市場的調整,如今越來越多中國家電開始勇闖海外,體育營銷不再是唯一的“靈丹妙藥”,對于中國家電來說,從“內卷”到“外卷”的這趟旅途,還能有什么新鮮事?
家電出口狂飆,海外市場成“淘金地”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家電品類累計出口4091.9億元,同比增長18.1%,較全國出口整體增速高出11.4個百分點。從2023年3月-2024年7月,我國家電出口已連續17個月同比正增長,表現尤為亮眼。
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家電企業重要增長極。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上半年多項體育賽事的輪番舉辦,將會掀起中國家電出口的“小高潮”,助力中國家電品牌繼續擴大全球影響力。
回顧中國家電的“出海史”,其實從新千年之后就陸續開啟。海信、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正是第一批探索出海的中國家電,也都經歷了產品出海―品牌出海―產業出海的“三部曲”。
從早期的摸著石頭過河的OEM模式,到如今通過品牌力和產品力引領全球,中國家電在全球市場“多點開花”,推動研產銷本土化。
以海爾智家(以下簡稱“海爾”)為例,其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向海外市場出口家電,但用海爾自己的話來說,這只是在全球市場上“混個熟練”,要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家電產品就要持續實現技術升級,但收入不夠投入快,彼時海爾的全年利潤只有幾千萬左右。
2005年,海爾正式確定全球化品牌戰略,在這之前,其已經意識到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這需要經歷從定牌OEM了解市場需求,到建立專家團隊開發當地化產品,再到建立出口營銷網絡以及最終投資建廠這幾個階段。
1999年,海爾在美國投資建立了海爾工業園。此外,1996 年,海信在南非建立第一個帶料加工生產企業;2007年,美的在越南落地了第一個海外工廠。
接下來,國內家電巨頭通過與海外品牌合作、合資、收購的方式,開始分批“走進”海外市場,不斷加速向海外擴張的動作。
不過,近年家電龍頭的出海步伐不僅沒有慢下來,反而還在不斷加速。8月,海爾泰國春武里空調工業園舉行奠基儀式;8月,海信埃及電視工廠項目近日正式簽約;1月,萬和電氣埃及基地正式落成。
事實上,對家電龍頭來說,海外業務早已不是一個“試探”,而是成為了公司的“半壁江山”。據海爾財報顯示,2021年-2023年,其海外業務收入分別為1137.3億元、1254.24億元以及1364.12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49.9%、51.5%以及52.9%,海外營收占比持續攀升。作為參考,2021-2023年,美的和海信海外業務占總營收的占比也在40%左右。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海爾智家的海外收入占比最高,近兩年海外營收甚至已經超過了國內營收,而美的海外收入規模雖然龐大,但占比卻略低于海爾智家,但都已經展示出它們在全球化戰略上的成功布局。
除了家電龍頭以外,更多新生代的小家電和智能家電品牌,也在積極出海掘金。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2023年廚房小家電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4.3%;另外,清潔電器的表現也較為亮眼,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3.7%。
目前,小家電已經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的重要出口品類,不少品牌廠商也把握住了這波機遇,以小家電出海龍頭企業Vesync為例,其2023年的凈利潤為7743.00萬美元,同比增長574.54%。
此外,一批小家電品牌也加速海外布局,比如極米在全球已經進駐了4500家門店;幾素小風扇累計入駐全球線下門店超6000家;石頭科技也積極鋪貨target和bestbuy門店,通過建設海外渠道帶動品牌出海,已經成為小家電外拓的第一步。
“出海熱”之下,海外業務遇瓶頸
相較于早些年只有家電龍頭發力海外的情況,當下越來越多家電企業渴望從海外市場中分一杯羹,背后是國內家電市場增量需求乏力,存量需求尚待激活的現狀。
目前,國內家電行業存在“以價換量”的趨勢,比如今年“618”區間,線上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5.2%,但零售額卻同比下降2.5%,因此,家電企業也視海外市場為提升企業利潤空間的突破口。
但從過往數據來看,海外市場看似增長空間廣闊,但想要掘金卻并不是一件輕松事。以海爾為例,2021年-2023年,其海外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3%、10.3%、7.6%,成長性開始放緩。
從利潤方面來看,近年海爾中國市場的毛利率一直高于30%,但海外業務的毛利率則一直低于中國市場,2023年其海外市場毛利率為26.77%,較上兩年有所下滑。
而海信家電也有著類似的困擾,雖然2023年海信家電的營收和凈利潤都有所增長,但其海外毛利率卻僅有10.2%,顯著低于美的和海爾。
另一家電龍頭美的的海外市場收入在過去三年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且從2021年開始,其海外市場的毛利率已經高于國內市場。
不過,美的所面臨的問題是,OBM業務(自有品牌)在海外業務中的占比并不高。業內人士估算,目前美的自有品牌做得較好的是東南亞市場,OBM業務占比高達90%;但在歐洲、拉美等區域,OBM業務約占20%甚至更少。
作為參考,美的海外市場的OBM業務占比約在40%左右,海信的占比則超過80%,而海爾在海外市場基本都是在賣自有品牌。
美的曾表示,目標在2025年實現OBM業務占比達到50%以上,按照這一目標推進,美的才能通過擴大OBM業務占比提升利潤率,同時通過OBM業務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由此可見,即便是發力海外市場多年的家電龍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首先,由于海外市場的供應鏈、物流、運營成本均遠高于國內市場,大部分以出口為主的家居企業,其在海外市場的毛利率均低于國內市場,比如顧家家居、夢百合等,這意味著海外市場看似發展空間大,但離大幅盈利還有一些距離。
另外,家電企業對海外市場的投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以海爾為例,其在早期通過投資建廠、收購企業的方式向外發展,一度讓公司的毛利率下滑至僅有10%左右。
即便當下中小家電企業很少會進行大規模收并購操作,但出海所面臨的營銷費用、運營費用等,也都還是一筆不少的賬。
所以,在國內家電市場增長預期乏力的當下,海外市場又是否真的是“遍地黃金”,似乎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況且,如果只是將國內市場的“內卷”復制到海外,那么國內家電企業所需要的將是一塊更“空白”,更少競爭對手的市場,這樣才能在家電龍頭已經占據“產研銷”先發優勢的前提下,找到可耕耘的市場空間。
加碼新興市場,講“中東非”故事
就近年國內家電企業的動作來看,瞄準新興市場似乎是新趨勢。8月,海爾宣布擬以9.8億元收購伊萊克斯南非熱水器業務,進一步發力南非市場;去年7月,美的投資超7億元的巴西新工廠正式奠基,覆蓋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去年6月,TCL在迪拜舉行獨家發布會,公布了其面向中東和非洲市場的新品類產品。
當然,家電龍頭并非如今才開始在非洲、拉美市場發力,以海信為例,其開發中東非市場已有十多年,2012年-2021年,海信中東非洲區的營收年均增長率高達25.9%,是海信品牌資產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之一。
正因中東非等新興市場表現出如此巨大的增長潛力,不僅家電龍頭,也有更多中小家電、產業帶,開始通過跨境電商、產業帶出海等方式勇闖中東非。
比如慈溪小家電在非洲市場上早已占據一席之地,過去幾年其在非洲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近50%;中山家電、燈飾制造產業也已在非洲扎營落戶,共建“南非中山產品展銷中心”。
對國內家電行業來說,中東非市場相較于墨西哥、東南亞等傳統“出海重地”,其確實更具想象空間。以非洲市場為例,2023年我國對非洲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7.1%,據阿里跨境貿易數據顯示,非洲也是增長前三的區域之一。
首先,近年拉美、非洲人口持續增長,而家具、家電產品是典型的隨著收入增加而加速發展的行業。數據顯示,非洲人口預計在2025年會實現翻倍增長,人口紅利所帶來的改善生活需求,將帶動泛家居行業的發展。
其次,在“一帶一路”、RCEP等政策的帶動下,中國與中東非之間貿易紅利正在持續釋放。隨著雙方關系的持續深化和優化,中國企業在中東非市場的拓展也享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
最后,當地電商市場的發展,將為國內家電廠商提供更方便觸達海外市場的途徑。數據顯示,預計阿聯酋電商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達到137億美元,電商滲透率將達到82.0%;預計2025年南非電商用戶將達到3340萬,滲透率也從41.1%增長至53.1%。
不過,雖然中東非等新興市場的人口紅利、市場增量都非常吸引,但家電產業想要在當地站穩陣腳,還是需要因地制宜,適者生存。
比如因為國內外居住環境差異,非洲居民更注重家電產品的節能節水和綠色環保,低能耗產品往往更受歡迎,企業必須深入當地市場,才能打造出更符合居民需求的產品。
假如考慮在當地設廠、設銷售中心,企業還需要適應當地的商務環境,包括當地政策、用工情況、配送售后等。
比如非洲當地有超過七成消費者認為“直接送貨到家”是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但因為國內外電商市場的成熟度差異,國內看似簡單的配送服務,在海外市場卻不容易落地。
總的來說,中國家電出海已是必然趨勢,但家電企業還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勢,過去所依賴的歐美市場,由于貿易沖突、經濟衰退以及市場飽和等原因,難以繼續創造增長。
當下,中國家電品牌的海外布局正在重構,從東南亞、歐洲、北美到如今的中東非,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家電企業將會在新興市場有更深入的布局,但想要讓品牌更好打入當地,磨合成本將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在當下的“出海熱”之下,中小家電企業也不妨謀定而后定,審慎思考出海后將可能面臨的風險,再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出海方式,比如抱團產業帶出海,而不是單打獨斗盲目扎堆。在家居行業有著更多不確定性的當下,盡可能降低投資風險,守住企業利潤,才是持續發展的基石。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2907-0.html中東非市場已成為中國家電“出海重地”之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