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蘋果即將召開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發布會,全新一代的iPhone 17系列新機將會正式亮相。
根據目前的消息,蘋果今年將再次調整產品線,將之前的Plus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主打輕薄的Air,于是新品將會變為iPhone 17、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以及iPhone 17 Pro Max。
這已經不是蘋果第一次變更產品線了,從iPhone 12系列加入小屏mini,到iPhone 14系列被大屏Plus替換,再到今年Plus又被主打輕薄的Air替換,五年間蘋果將要第三次更改產品線,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為啥mini和Plus都沒有“活太久”,這些變化又有何意圖呢?
小屏幕滿足小眾需求
作為蘋果在5G時代的首代產品,iPhone 12系列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入了全新的mini版本,屏幕只有5.4英寸,在當時主流產品普遍大于6英寸的市場中絕對算是小屏手機了。
其實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對于小屏手機的需求都是存在的,握持更輕松,單手即可掌握,相比于大屏有更好的操控手感,而且相對輕巧。蘋果當時推出這樣一款mini版本的產品也是為了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與標準版、Pro版形成互補,滿足小屏愛好者,覆蓋不同用戶需求。
但問題在于,大屏產品已經成為了當時主流,并且主導著市場,而小屏雖然有需求,但終究是小眾需求,本身的市場空間并不大。再加上iPhone 12 mini和13 mini本身還有一些讓消費者詬病的地方,比如只支持單張Sim卡,續航時間不盡如人意,散熱不佳等等。
同時,其價格雖然是當時iPhone中便宜的,但依然要5499元起(64GB國行),比iPhone 12便宜了800元,對于老蘋果用戶來說,如果不是非常非常青睞小屏幕,選擇iPhone 12應該都是更好的選擇。
對于非蘋果用戶來說,同等價位能選擇的安卓旗艦有很多,它除了小屏外基本沒任何吸引力,但當做備用機,這個成本又有些過高了。
因此,小屏iPhone的市場定位顯得頗為尷尬,既難以滿足大眾用戶的實際需求,又無法吸引新用戶的關注,終導致其市場表現不佳,僅占同期總銷量的5%-6%,遠低于其他機型,未能形成預期的銷售熱潮,終只延續了12、13兩代就黯然退場。
mini產品線的誕生是蘋果對小屏手機市場需求的回應,算是對細分市場的一次探索,但銷量不佳的現實則讓這條產品線僅存在了兩代就被取代。
我個人覺得mini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是一款失敗的產品,小屏幕本身也沒有錯,單手即可掌握一切的出色體驗是大屏無產品無法提供的,對于熱衷于小屏且能接受其不足的消費者來說,它就是一款好產品,但并不是一款符合當時市場環境和蘋果利益的產品。
大屏幕但卻大而不強
既然小屏幕不行,蘋果將目光轉向大屏幕,從iPhone 14系列開始,它們用Plus型號取代掉了之前的mini,其目標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個“便宜”的大屏選項,畢竟此前只有Pro Max是超大屏型號。
其實Plus這個產品線并非從14才有的,早在iPhone 6時代就曾有過,一直用到的iPhone 8系列,iPhone 11之后大屏幕的就是Pro Max了。
相比于之前的Plus版本會和標準版有一些配置或是功能上比較明顯的差別,比如iPhone 6/6s Plus對比iPhone 6/6s相機多了光學防抖,到了iPhone 7/8系列的時候,Plus版本升級到了雙攝,而標準版只有單攝。
而回歸的Plus僅比標準版增大了屏幕6.7英寸和電池容量,仍然沿用60Hz刷新率屏幕、基礎相機模組等配置,缺乏Pro系列的高刷屏、鈦金屬邊框、潛望式鏡頭等升級,但售價高出1000元。
這種單純的更大對于消費者并沒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從Plus型號回歸以來,其銷量一直都是四款型號中差的,消費者要更傾向于選擇價格親民的標準版,滿足基礎需求,或者直接購買高端Pro系列,追求頂級體驗,Plus“大而不強”的定位無法吸引明確的目標群體,淪為“雞肋”的選項。
蘋果砍掉Plus系列,表面是銷量慘淡,實質是產品定位與用戶需求脫節,消費者不愿為“只變大卻未變強”的手機支付溢價,僅靠“大屏+低價”策略已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又輕又薄有沒有搞頭
而到了今年,連續三代銷量墊底的Plus型號也將迎來它的終局,被全新的Air所取代,它主打超輕薄設計,配備一塊6.6英寸屏幕,但厚度僅為5.55mm,重量為145g,成為蘋果史上薄手機。
除此之外,它有望搭載120Hz高刷屏幕,搭載Pro系列上同款的A19 Pro芯片,但可能禁用一顆GPU核心,后置4800萬像素主攝,前置為2400萬像素。不過極致的輕薄必然要有代價,其電池容量據說僅為2800mAh,通過自研C1基帶芯片優化功耗,并限制芯片性能來保證續航。
iPhone 17 Air主打的是超薄設計,旨在以差異化賣點吸引新用戶,但在性能、影像、電池容量等方面都進行了比較明顯的妥協。
我個人覺得這會是一款讓人看起來很驚艷的產品,但和之前的mini類似,它的所做的取舍和自身定位會讓它無法成為一款符合多數用戶需求的產品,所以市場表現可能并不會非常好,當然終還是得交給市場來進行驗證,希望我不會被“打臉”。
五年三變意欲何為?
自iPhone 12系列,蘋果將每年的新品增加的四款產品以來,先后迎來了符合小眾需求但體驗有些拉胯的mini,只大不強導致市場定位失敗的Plus,以及今年新增的極致輕薄優缺點非常明顯的Air。
蘋果這五年間一直在根據用戶需求和銷售數據調整產品線,但有所不同的是,之前的mini和Plus算是在標準版基礎上的延伸,而全新的Air則會和標準版和Pro版本組成新的產品矩陣,并且都有著更為明顯的特點。
標準版主打的“性價比”,體驗均衡滿足基礎需求;Pro則提供極致體驗,有大小兩款可供選擇;Air則追求極致輕薄,提供差異化體驗,用這樣三條不同定位、特色明顯的產品線可以覆蓋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當然,蘋果的不斷求變,還有來自安卓陣營的壓力,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國產廠商的高端化戰略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績,同價位產品上已經可以給到蘋果一定的市場壓力,已經不像之前一樣“高枕無憂”。五年三變產品線,背后是市場反饋、用戶需求變化與行業競爭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總結一下就是,目前整體行業狀態萎靡,創新增長點(AI)尚未成熟,蘋果還是希望能通過差異化的產品線來為它打開更多的市場,占據更多的份額。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177465-0.html從mini到Plus再到Air 蘋果五年三變產品線是為何:原因揭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手機突然沒信號:為什么SIM卡那么容易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