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干物燥,自然界陽氣收斂。人體也是一樣,夏天天氣熱,要通過發汗來保持體溫的恒定,秋季天氣一涼,身體氣機就往回收了。中醫認為秋季燥金主令,肺屬燥金,故燥氣內應于肺,肺合皮毛,那么人們就會覺得體表有些干燥,口咽干、鼻子干,皮膚也覺得干。
國際港務區新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丁井永介紹說,秋燥可引發的身體疾病以咳嗽最常見,癥狀較輕的會出現咽干、咽癢;癥狀較重的會出現咽痛,聲音嘶啞;部分人群的癥狀甚至一直持續入冬。“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干燥,有些人不自覺會挖鼻孔,殊不知這種行為越頻繁鼻黏膜越干燥,甚至會導致鼻出血。秋季皮膚也容易干燥、瘙癢甚至皸裂。另外,燥易傷津,不少人出現了便秘。”
那么,從中醫角度來講秋季該如何養生潤燥呢?“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丁井永提出五方面建議,一是登高望遠調情志,注意精神和情志的修養。“自古逢秋悲寂寥”,過于悲傷則易傷氣,中醫稱為悲則氣消,日久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低下。秋天天高云淡,氣候宜人,可以登高賞景,舒緩壓力、緩解焦慮、預防抑郁。
二是早睡早起斂神氣。秋季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此時養生應早睡早起,使精神安定寧靜、神氣收斂,不使外來因素擾亂意志,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
三是巧用秋凍添衣物。古人常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過早添補衣物雖起到了保暖作用,但易使人燥熱出汗,反而不利于人體陽氣的內斂。因此衣服不能一下子增多,要使機體逐漸適應轉冷的天氣,增強抵抗力。但對于年老體弱、肺弱體虛之人,要慎用秋凍。除了秋凍,中醫尚有“形寒飲冷則傷肺”之言,秋季來臨,冷飲也要退出日常清單。
四是多飲、少言防秋燥。中醫認為,秋燥傷人易傷肺,因此盡管夏季已過,還是要注意補充水分,飲食忌辛辣,適當多食蘿卜、蓮藕、梨、蜂蜜、南瓜、百合、銀耳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生津止渴、潤肺去燥,很適宜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的人食用。“少言”也是為了保護肺氣,說話過多傷氣,其中最易傷害肺氣和心氣。
五是皮膚護理重保濕。秋天多風少雨、氣侯干燥,皮膚更需要保養,日常多食百合,可滋補養顏護膚。
編輯:張芬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1803-0.html預防秋燥有講究 專家給出五點建議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肩部疼痛可能是這幾類原因和疾病引起,及時治療是關鍵
下一篇: 西柚美味營養 但不可與這些藥物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