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17日訊(編輯 瀟湘)隨著國際油價隔夜大跌約5%,創下四個月來的低位。一個冰冷的現實正擺在油市交易員的面前:油價目前已正式踏入了技術性熊市區域。
行情數據顯示,國際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周四重挫5.2%,一度失守77美元關口,創下了今年以來大的單日跌幅之一,周五亞洲時段新交投于77.48美元附近。
美國基準的WTI原油周四也大幅下跌5.5%,至每桶72.48美元,較9月高點下跌了逾20%——這也是常被技術分析師視作的熊市門檻。
從技術面看,目前WTI原油在跌入熊市的同時,已經失守了200日移動均線,在連續四周下探之后,技術層面釋放的信號無疑已對多頭極為不利。
油價緣何跌跌不休?
對于油價隔夜的大跌,有業內人士表示,原油的大幅走弱發生在周三美國原油庫存數據增加之后,并可能被自動拋售算法程序(程序化交易)放大了——不少算法驅動的交易商在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以下時拋售了所持原油。
事實上,盡管油價大漲大跌的情況并不罕見,但像昨日這樣跌幅超過5%的猛烈拋售,在平日里依然可謂鳳毛麟角。對此,道明證券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Daniel Ghali就表示,油價下跌可能隨著多項拋售計劃而加速,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Ghali估計,大宗商品交易顧問(CTA)可能在周四結束時結清了大部分多頭頭寸,并加劇了價格的跌勢。
荷蘭國際集團在周五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布油跌破80美元/桶似乎帶來了相當數量的技術性賣盤。
當然,算法程序上的變化,終究也只是行情的催化劑。油市當前所面臨的主要下行壓力,依然在于供需兩端存在的諸多利空。
在過去幾周,巴以沖突可能引發更廣泛地區沖突危及中東供應的擔憂一直并未成真,而盡管歐佩克和IEA早前都預測油市第四季度將出現供應緊張,但本周全球的一些關鍵數據均顯示需求比預測的要低。
在基本面上,本周油價下跌的一大主要原因便是美國原油庫存急劇上升,產量則維持在創紀錄的水平,分析師稱這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大石油消費國在高產量下需求疲軟的擔憂。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三發布了過去兩周的庫存數據。報告顯示,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從截至10月27日當周的4.219億桶攀升至11月3日當周的4.358億桶,增加了1390萬桶。加上近一周增加的360萬桶,截至11月10日的兩周內累計增加了1750萬桶。
與此同時,行業人士表示,全球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煉油企業,上月則因利潤率疲弱而下調了日加工量。
摩根大通商品研究部周五指出,其全球石油需求跟蹤器顯示,11月上半月的日均需求量為1.016億桶,較該月早先時候的預測低了20萬桶。
周四公布的幾項美國宏觀經濟數據也普遍表現不佳——美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了近兩年來的高水平;美國10月制造業產出降幅則超出預期,主要反映了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因罷工導致的生產活動回落。
期貨溢價形態正在形成
在供需兩端呈現出階段性的供大于求局面的情況下,全球原油市場目前也陷入了期貨溢價(正價差)的狀態之下——即近月合約價格低于遠期價格。
有部分不熟悉油市的投資者可能會有類似的“錯誤”想法,遠期合約比近月合約價格更高,難道不意味著人們對未來油價的前景更為看好嗎?但其實,在商品市場上,期貨溢價的出現并不是一個價格層面特別積極的現象,反而往往意味著市場正面臨更多下行壓力。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策略師Nicholas Johnson和Andrew DeWitt在2017年的一篇論文中就曾提到過,歷史上,油市期貨曲線的形狀一直是預測未來回報的佳指標之一。
他們指出,例如,在現貨溢價期間,石油期貨多頭頭寸在隨后的4周和12周的回報率平均分別為1.3%和2.9%。相比之下,在期貨溢價期間,多頭頭寸的同期回報率分別為-1.7%和-3.8%。
在今年大部分時間里,石油市場其實一直處于現貨溢價狀態——這表明現貨市場緊張,終端用戶正在爭先恐后地確保供應。此前,沙特阿拉伯在OPEC+其他成員國減產的基礎上,于7月實施了額外每天100萬桶的減產,從根本上收緊了原油供應。
道瓊斯市場數據公司就表示,WTI原油自7月份以來其實就從未出現過持續的期限溢價,直到近期被徹底打破。
麥格理表示,眼下市場進入期貨溢價狀態背后的罪魁禍首是美國、北海和巴西低硫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一些產油國并未有力遵守OPEC+的減產政策。這造成當前石油市場的疲軟、現貨價格的疲軟。
麥格理全球能源策略師Vikas Dwivedi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到1月份。他表示,“麥格理不僅預計WTI合約將進入期貨溢價,還預計一些WTI合約可能在曲線上陷入大幅度的期貨溢價狀態。這種情況對我們認為供應過剩是真實存在的想法非常關鍵,這甚至并不需要硬著陸或全球衰退帶來真正的需求挑戰。”
瑞穗證券能源期貨執行董事Robert Yawger則指出,一旦價差大于套利成本(一般徘徊在每桶50美分左右),期貨溢價就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套利成本包括儲存、運輸、利息和其他費用。
他寫道,一旦期貨溢價擴大到高于套利成本的水平,能夠進行交割的大公司就會在曲線前端(近月合約)買入,然后在一個月后賣出,并自動獲得利潤。“當這些油桶堆積在倉庫里時,它們會對現貨價格造成壓力,使看跌的市場傾向持續下去。”
OPEC下周末會有大動作嗎?
所有上述這一切原油市場存在的利空現象,無疑也令即將在下周末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未來產量政策的OPEC+,如今倍感壓力,尤其是對于此前堅持減產政策的沙特和俄羅斯而言。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11月26日的會議上,OPEC+成員國勢必將需要考慮如何應對油價走軟,以及對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放緩有可能抑制需求的擔憂。
高盛石油研究主管Daan Struyven表示,“在OPEC+會議之前可能會有一些考驗。過去,他們經常在每桶82-85美元區間宣布減產或延長減產,我們目前的預期是,沙特的減產將全面延長至明年上半年,但不會出現整體產油國進一步減產。”
目前,令沙特等國較為難受的是,OPEC+國家以外的石油供應正繼續增長,美國、圭亞那和巴西都提高了石油產量。
巴西政府設定了到2029年成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的目標。圭亞那則由于大量油田的發現和開采,一路成為了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增速快的經濟體之一。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大宗商品經濟學家Edward Gardner表示,減產“如今只能導致歐佩克+的市場份額下降。這些價格下跌是由于供需平衡的轉變。供應似乎不像預期的那么緊張。”
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則指出,“現在的懸念就將在于OPEC+是否能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發出強烈信號。我認為沙特阿拉伯將會要求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聯酋進一步減產,但這將是一場痛苦的討論。”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7-1606-0.html油價徹底跌入技術性熊市:幕后元兇為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