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們近日宣布了一項突破性的進展,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術,使得在射電波段的多個頻率下觀測天空成為可能。這一成果預示著,我們即將能夠目睹超大質量黑洞的“彩色肖像”。
色彩,這一看似簡單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卻與光的頻率或波長緊密相連。光的顏色隨著波長的長短而變化,波長越長,顏色越偏向紅色;波長越短,則越偏向藍色。每一種頻率或波長都對應著一種獨特的色彩。
然而,人類的眼睛并不能像科學儀器那樣精確地分辨這些色彩。我們的視網膜上僅有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分別對紅、綠、藍三種光線敏感。大腦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才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彩色圖像。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也類似,它們通過捕捉紅、綠、藍三種光線的信息,再將這些信息呈現在屏幕上,從而欺騙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看到彩色的畫面。
盡管我們無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射電波,但射電望遠鏡卻能夠“看見”它們的“色彩”,也就是不同的頻帶。探測器能夠捕捉到狹窄的頻率范圍,這與光學探測器捕捉顏色的方式頗為相似。通過在不同頻帶上觀測射電天空,天文學家們可以構建出一幅“彩色”的圖像。
然而,這一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大多數射電望遠鏡一次只能觀測一個頻帶,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們需要多次觀測同一個目標,每次更換一個頻帶,然后再將這些圖像拼接起來。雖然這種方法對于許多天體來說都適用,但對于那些變化迅速或體積較小的目標來說,這種方法卻無法奏效。因為圖像變化太快,無法進行有效的疊加。
為了克服這一難題,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名為“頻率相位轉移”(FPT)的新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克服大氣對射電波的干擾,使得天文學家們能夠在不同的射電頻帶上連續拍攝圖像,并將它們校正合成,從而得到一張高分辨率的彩色圖像。研究團隊在3毫米波長下觀測射電天空,追蹤大氣如何扭曲光線,并利用這些數據來校正和銳化在1毫米波長下獲得的圖像。
這一方法尚處于早期階段,最新的研究只是對該技術的一次演示。然而,它已經證明了其可行性。未來的項目,如下一代事件視界望遠鏡(ngEHT)和黑洞探測器(BHEX),將有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或許將能夠實時、彩色地觀測到黑洞的奇妙景象。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3195-0.html黑洞“彩色照”,即將成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