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9 日消息,近期,消息稱微軟與 OpenAI 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作關系似乎出現了裂痕。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微軟獲得了 OpenAI 先進的 AI 技術和模型的使用權,而 OpenAI 則可以借助微軟強大的云計算資源來推動其技術發展。然而,這一合作如今似乎正面臨一些挑戰。
注意到,微軟人工智能業務負責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OpenAI 有時未能履行其對微軟的承諾,未能及時提供 AI 模型和技術。這使得蘇萊曼的工作變得困難重重,他幾乎沒有時間對 OpenAI 的技術進行修改,并將其整合到微軟的技術體系中。盡管如此,OpenAI 首席運營官布拉德?萊特卡普(Brad Lightcap)卻聲稱,技術轉移的過程“極其復雜”。
此前有報道稱,微軟退出了兩項大型數據中心交易,并且似乎不愿再為 ChatGPT 的額外訓練提供支持。然而,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則表示,該公司已不再受到計算能力的限制,并聲稱擁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持其 AI 進步。這或許與 OpenAI 的“星際之門”(Stargate)項目有關,該項目計劃在美國建設數據中心,投資金額高達 5000 億美元。與此同時,微軟失去了作為 OpenAI 獨家云服務提供商的地位,但仍保留否決權。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正在采取一些微妙的舉措,以確保即使與 OpenAI 的合作出現問題,該公司也不會在 AI 領域落后。例如,微軟正在開發內部 AI 模型,并測試第三方模型以用于其 Copilot 項目。蘇萊曼最近證實了微軟正在開發“非前沿”AI 模型,但他也透露,這些模型將比 OpenAI 的技術落后 3 到 6 個月。他解釋說:“等前沿企業先探索三到六個月后,再給出具體答案,這樣成本更低。我們稱之為‘非前沿策略’,考慮到這些模型的資本密集性,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策略,即緊跟領先者。”
蘇萊曼還提到,MAI-2 項目為微軟提供了保護,防止在 OpenAI 出現“災難性”情況時公司“坐以待斃”。他指出,盡管與 OpenAI 的合作關系迄今為止“相當出色”,但微軟作為一家擁有 50 年歷史的公司,需要在 2030 年、2035 年和 2040 年都處于一個“出色的位置”。
此前,Salesforce 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在 OpenAI 公布其 5000 億美元的“星際之門”項目后不久就預測,微軟未來將不再使用 OpenAI 的技術。微軟此前也曾對 OpenAI 的 GPT-4 模型成本過高且速度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表示擔憂。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正在通過 MAI-2 追求最高的成本效益,但他也承認,該項目的 AI 模型不會像 OpenAI 最先進的 AI 模型那樣智能。“MAI 不是克隆產品,”納德拉補充道,“當我與 OpenAI 的合同中明確寫著‘我基本上資助了它并擁有知識產權’時,再去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就太愚蠢了。所以我們避免了這種愚蠢的行為。”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3049-0.html微軟 AI 高管直言:有時 OpenAI 模型交付不及時,自研模型落后 3 到 6 個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