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由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與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引發的業界爭議,成為了科技圈的焦點。兩位昔日百度同事,如今卻在不同陣營,就大模型價格戰、商業化及DeepSeek的影響展開了激烈辯論。
爭議的導火索是沈抖在百度智能云事業群(ACG)全員會上的發言。他指出,去年國內大模型領域的“惡意”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創收遠低于國外水平。此番言論,無疑將矛頭指向了包括火山引擎、阿里云、騰訊云等在內的多家參與價格戰的企業。而沈抖更是特別提到字節的豆包AI產品,認為其高昂的訓練和投流成本,是價格戰惡果的典型體現。
面對沈抖的指責,譚待在朋友圈迅速作出回應。他否認了“惡意”降價的說法,強調豆包1.5Pro模型的預訓練和推理成本均低于DeepSeek V3,并遠低于國內其他模型,因此能夠實現良好的毛利。譚待將降價歸因于技術進步,指出國內外廠商都在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模型價格,火山引擎只是其中之一。
譚待還借此機會向老東家提出了建議,呼吁大家應聚焦基本功和創新,避免無端猜測和歸咎外部因素。然而,截至發稿,沈抖并未對譚待的回應發表任何意見。
此次爭論的核心,主要集中在大模型降價、商業化和DeepSeek的影響三個方面。沈抖指責火山引擎帶偏了行業風氣,讓大模型陷入了價格戰和投流營銷戰的惡性循環。而譚待則全盤否認,認為降價是火山引擎的技術優勢,并暗諷百度大模型技術不足才找借口。
事實上,去年的大模型價格戰,國內幾乎所有云廠商都有參與,包括百度在內,因此難以單一歸咎于某一方。價格戰雖然有宣傳意味,但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DeepSeek的崛起,無疑是大模型發展的一個拐點,但也暴露出國內大模型與國外在創收能力上的差距。
然而,將問題全然歸咎于價格戰并不全面。國內大模型與國外在創收上的差距,根源在于模型能力的客觀差距。在模型能力尚未達到一騎絕塵的情況下,國內大模型本就難以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最終還是要依賴云服務轉化流量。因此,百度云和火山引擎面臨著相同的處境,互相指責對于行業并無益處。
豆包在投流上的排外性,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創業公司的生長。豆包背靠字節,天然獲得了曝光優勢,卻讓其他AI應用難以進入市場。
盡管大模型價格戰引發爭議,但開源、普惠、技術平權已成為未來大趨勢。DeepSeek作為一條“鯰魚”,已經對閉源大模型體系發起了沖擊,扭轉了行業對開源的認知。OpenAI等巨頭也開始調整策略,擁抱免費和開源。百度也緊隨其后,宣布文心一言將全面免費,并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陸續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于6月30日起正式開源。
從技術發展曲線來看,大模型推理和AI成本將持續下降。這種競爭態勢還在持續,DeepSeek的價格優勢很快就被谷歌Gemini-2.0-Flash/Lite所超越。這對整個行業發展來說釋放了積極信號,意味著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效率搭建業務和應用。
DeepSeek的崛起也引發了業界的集體反思。沈抖認為,DeepSeek制造了科技發展的拐點,將促進開發生態的繁榮。而字節CEO梁汝波也在全員會上反思,在意識到技術重大變化時,沒有及時跟進,錯失了時機。短期來看,DeepSeek爆火帶來的流量受益者仍是云大廠,但回歸到商業化問題,云廠商刷足了存在感,卻難以轉化為可觀的收入。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更強性能的模型不斷誕生,如何將推理能力與業務場景結合,才是下一步的方向。不少客戶對DeepSeek仍持謹慎觀望態度,畢竟他們已聽過太多“狼來了”的故事,手里攢了一大堆各廠商的token,卻仍未能解決實際問題。DeepSeek也正在伸向云廠商的大模型2B業務,不少企業開始發布采購訂單,點名要本地部署DeepSeek-R1,采購所適配模型的硬件和算力。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0802-0.html百度譚待反擊沈抖:云廠商大模型價格戰背后的焦慮浮現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