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版圖上,浙江金華金義新區以五年之期實現了從金東區全域向浙中增長極的跨越式發展。這場蝶變中,金漪湖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建設堪稱最具啟示意義的篇章。它的成功實踐有力證明:后發地區要實現趕超,必須走“創新核爆”之路——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創新要素爆發式集聚與裂變式增長。
創新核爆:后發地區破局的關鍵抉擇
傳統的發展經濟學認為,后發地區應遵循梯度轉移理論或“雁行模式”,被動承接產業轉移。然而,金漪湖的實踐打破了這一認知: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后發地區完全可以通過打造創新策源地,實現“換道超車”。
金義新區的決策者們清醒認識到,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按部就班的發展只會導致差距越來越大。必須采取超常規舉措,打造具有強大磁吸效應的創新平臺。2023年元旦,金漪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短短兩年內,這片曾經的荒山丘陵,以42億元投資、700天建成7平方公里核心區的“新區速度”,打造出集研發智造、科創轉化于一體的國際科創示范城。這樣的建設速度,本身就是一種“核爆式”的發展宣言。
這種“創新核爆”戰略已從藍圖變為現實。金漪湖已集聚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光電技術與智能制造)、浙江中醫藥大學金華研究院(中醫藥現代化)等5家高能級科研機構,以及龍芯智慧產業園、零跑汽車配套產業園等重點項目。2025年1-6月,片區簽約項目總投資突破100億元,帶動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1%。它的成功證明,后發地區不是只能做“追隨者”,更能成為“規則改寫者”。
平臺賦能:創新核爆的支撐體系
“創新核爆”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強大的平臺支撐。金漪湖的成功,關鍵在于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創新支撐體系。
首先是物理空間的精心規劃。金漪湖創新區形成了“一核引領、三湖輝映、多廊滲透”的空間格局,7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九大場景”錯落有致。云蝶中心、金漪集、青年之家、龍騰半島等功能區各具特色,共同構建起“科創+生態+生活”的全鏈條服務生態。這種空間布局不是簡單的功能分區,而是創新生態的系統設計。
其次是制度環境的持續優化。金義新區圍繞金漪湖建設,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設立5億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實施人才政策“金十條”。這些制度創新為“創新核爆”提供了制度保障。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2024年建成光子集成芯片實驗室,突破玻璃基芯片全鏈條技術。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院2025年入選G60科創走廊首批中試基地,實現中藥智造轉型。這些重大科研平臺的快速突破,都與這種制度環境密不可分。
再次是創新文化的培育滋養。金漪湖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這里定期舉辦的金漪湖半程馬拉松、科創嘉年華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理念,讓創新人才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科研。正如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員戴靈豪所說:“在金漪湖,創新正在成為自覺。”
鏈式反應:創新核爆的擴散效應
真正的“創新核爆”不僅在于初始的爆發力,更在于持續的鏈式反應。金漪湖的創新能量正在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擴散延伸。
在產業層面,金漪湖的創新能量催生了三大新興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以零跑汽車為龍頭,帶動24家配套企業落戶,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信創產業以中科信創產業創新示范區為核心,集聚38家上下游企業;高端裝備制造業以有怡科技等企業為代表,實現關鍵技術突破。這種產業集群的形成,正是創新能量擴散的生動體現。
在人才層面,金漪湖的創新磁場產生了強大吸引力。2025年上半年,金義新區人才凈流入率達12.3%,居金華市首位。青年之家提供的632套人才公寓入住率98%,各類創新人才紛至沓來。這種人才集聚又反過來強化了創新動能,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城市層面,金漪湖的創新理念重塑了城市發展邏輯。以金漪湖水系連通項目為代表的生態工程,以浙江中醫藥大學金東中醫院為代表的民生項目,以“千萬工程”為抓手的鄉村振興,都在不同領域詮釋著創新發展的深刻內涵。創新不再局限于科技領域,而是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邏輯。
啟示思考:創新核爆的普遍意義
金漪湖的實踐為后發地區發展提供了寶貴啟示。它告訴我們,后發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突破傳統思維束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的新路。
啟示一:后發地區必須敢于打造創新高地。傳統觀念認為創新高地只能在一線城市出現,金漪湖的成功打破了這一迷思。它證明,只要找準定位、聚焦特色,后發地區同樣可以成為創新策源地。
啟示二:創新需要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金漪湖不是簡單建幾個實驗室,而是構建了完整的創新生態。從空間布局到制度設計,從人才政策到文化培育,形成了相互支撐的系統體系。
啟示三:創新必須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金漪湖的創新實踐始終與城市建設、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緊密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這種“創新+”的發展模式,值得深入借鑒。當前,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區域協調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金漪湖的“創新核爆”實踐,為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它告訴我們,后發地區不必亦步亦趨地跟隨先發地區,而應立足自身實際,走特色創新之路。只要方向正確、措施得力,后發地區完全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新動能。
展望未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相信會有更多類似金漪湖的創新策源地在神州大地涌現。它們將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勁動力。在這個意義上,金漪湖的啟示已經超越了區域發展的范疇,成為新時代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注腳。(陳公炎/文;本稿圖片均據金東融媒,胡贛昌/攝)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26509-0.html金漪湖啟示:后發地區必須走“創新核爆”之路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以調研強“四力” 持續推進作風建設
下一篇: 聚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北京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