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本文聚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踐,從數字經濟根基扎實、創新能力持續攀升、數智資源高度匯聚、開放生態加速構建、政策體系精準引領、安全保障堅實有力六個維度,深入剖析北京如何夯實基礎、整合優勢,一步步筑牢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為全國城市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科技產業制高點提供“北京樣本”。
8月14日至17日,由北京市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國際理事會聯合主辦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舉行。北京憑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優勢與“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等高端平臺舉辦經驗,成為這場科技盛宴的舞臺。其深層次背景是北京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革新機遇,以應用反哺大模型技術迭代,培育壯大智能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機器人運動員代表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式上宣誓(2025年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也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熱點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北京不僅擁有我國數量最多的人工智能企業、人工智能獨角獸、人工智能大模型,擁有我國最頂尖的人工智能學者、研發機構,還是我國第一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第一個AI智能體、第一家AI獨角獸、第一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全球第一個通用智能人、全球第一款光訓練芯片的誕生地……不勝枚舉的“第一”,為北京贏得“人工智能第一城”的美譽。
數字經濟根基扎實。截至2024年底,北京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突破2400家,核心產業規模接近3500億元,兩項指標均占全國總量的一半。北京抓住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充分發揮大模型技術革新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鏈延鏈完善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降低成本30%;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未來產業,打造集約高效低碳的高端制造體系,壯大優勢產業規模,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改革創新、產業生態培育、技術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7.7%,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5%,已成為全市主要經濟形態。
創新能力持續攀升。北京不斷攻關前沿數字技術,形成了國際領先創新優勢。豆包、智譜、Kimi等通用大模型表現突出,穩穩站在全球第一梯隊;快手可靈、生數Vidu文生視頻模型,技術實力全球領先;“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系統,成功進行了國際上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無線全植入手術;“天工”機器人,拿下全球第一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備案大模型132款,占全國近40%;聚焦光計算、晶圓級芯片等方向,持續布局顛覆性技術路線,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底座。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桿性重大工程,推動AI從“工具”升級為“生產力伙伴”,實現跨領域推理和自主決策。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組織模式,不斷攻關前沿數字技術,促進大模型核心理論與技術突破,形成大模型行業應用新生態,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國際領先創新優勢。
參觀者在中關村展示中心參觀展出的人形機器人產品(2025年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數智資源高度匯聚。北京是中國人工智能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城市,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21家,集聚全國超過40%的AI頂尖人才。北京建設國內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布中文互聯網語料庫CCI4.0,上線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臺,匯聚通用、行業數據集180余個、數據總量超2000TB;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計智能算力規模超3.3萬P;建設北京人工智能算力互連技術創新中心,超前布局全國首款64卡超節點算力服務器;據統計,北京累計建成5G基站14.39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全國第一,率先推出“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并加速向“雙萬兆”城市演進;工業互聯網累計標識解析量超過2900億次,累計接入企業節點數量超過16萬家。
開放生態加速構建。北京持續深化全球開放合作,堅持以開源開放為本色、創新引領為特征、共治共享為要義、構建生態為根本,優化開源基礎設施布局,營造開源開放創新生態,鼓勵開源高參數自主可控基礎大模型,支持搭建模型和數據集托管云服務平臺,促進開發者分享和協作,打造“全球開源之都”。憑借政策支持、算力基建、人才儲備和產業生態,形成“算力-數據-資本-人才”全要素生態,構建全球領先人工智能創新平臺體系。算力方面,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調度平臺整合全國算力資源,形成覆蓋多地的智算網絡,為高校、企業提供低成本算力支持;數據領域,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匯聚PB級高質量數據集,推動數據跨行業流通,建設數據訓練基地,為大模型訓練提供算力、數據、開發工具和開源社區等資源;資本層面,設立了200億元的市級人工智能投資基金,注重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初創企業注入強心劑。支持基礎大模型在各行業領域推廣應用,鼓勵以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為底座加速訓練細分行業垂類大模型,完善大模型應用工具鏈。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形成了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與產業生態鏈。
政策體系精準引領。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北京完善“頂層設計類政策+橫向普惠型政策+產業垂直類政策”的政策支持體系,構建起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全要素“雨林生態”,形成“政策-技術-場景”三維聯動。在財政科技投入、創新人才發展等方面實現制度突破,發揮政府逆周期調節作用,設立了人工智能政府產業投資基金,面向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對重大標桿應用工程和示范性應用予以一定比例資金支持。修訂《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破除對自然基金項目申請人的學歷和資歷限制條件等;出臺《北京市AGI倫理治理指引》,建立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解決隱私保護與創新平衡難題。出臺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人才專項政策,成立北京中關村學院,聚力培養人工智能35歲以下拔尖人才。面向商業化應用,對基于標桿應用工程和示范性應用項目開展的API接口調用、云端模型調優,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嵌入式小模型、智能體、智能操作系統、智能助手等細分場景下的大模型應用落地項目,發放模型券。
安全保障堅實有力。北京統籌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系統性思維應對復合性風險,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加快推動大模型按要求上線,編制大模型分級分類管理和安全評測標準,圍繞真實場景開展大模型應用質量評估、倫理對齊等方面評測,促進大模型應用安全合規發展;重塑數據聚合模式、安全運營模式和生態合作模式,引入人工智能產品準入機制,率先探索和實踐監管沙盒創新機制;鼓勵人工智能安全應用技術創新,打造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最佳實踐;推動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應用,以人工智能技術防范人工智能風險;提升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障能力,完善面向大模型行業的數據漏洞、隱私泄露等風險監測體系,支持權威機構開發大模型風險監測平臺,形成“安全態勢感知+風險評估預警”運作機制,構建更加靈活、智能、協同的安全體系,為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筑牢安全屏障;壓實大模型服務開發者、使用方的主體責任,引導各方依法依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知識產權和秘密信息;建立應急響應機制,當網站遭受攻擊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盡快恢復網絡正常運行。
作為首善之區,面向未來,北京在持續書寫“人工智能第一城”嶄新篇章的同時,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通過經驗共享和技術賦能,助力國內其他地區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切實推動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形成協同共進、整體躍升的蓬勃局面。
作者 | 陳慶修
責編 | 王靜靜
校對 | 翟婧
審核 | 于川、張凌潔
監審 | 彭亞南、劉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26510-0.html聚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北京樣本”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守護綠水青山 繪就美麗中國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