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進調查研究是中央八項規定的重要內容,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改進工作作風的關鍵舉措。本文緊扣“增強‘四力’”核心要義,從四個關鍵維度系統展開:以“腳力”深入群眾察實情、以“眼力”洞察變局辨本質、以“腦力”辯證思考理思路、以“筆力”求真務實出成果,旨在引導黨員干部自覺踐行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將“四力”切實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服務人民群眾的實際能力,讓調查研究真正成為推動工作提質增效的“源頭活水”。
中央八項規定將改進調查研究列為首要條款,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直面矛盾,堅決摒棄“走馬觀花”式調研、杜絕“紙上談兵”式部署。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紐帶和橋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如何練就調查研究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黨員干部搞好調查研究指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途徑、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
2025年6月1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過三峽雙線五級船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輝富 攝)
增強腳力,深入群眾察實情
在調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這“五求”既是調查研究的方法路徑又是目標要求,是方法論和價值觀的統一。實現這一價值目標,就要邁開雙腳,深入群眾之中,不帶任何條條框框、不帶任何主觀臆斷,克服經驗主義,力戒形式主義,聽真話、聽實話、聽批評話,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想、所急所盼、所呼所求。要善于與人民群眾交朋友、處感情、察實情,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要善于從人民群眾的批評聲中檢視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某一群體、某一層面的牢騷聲中反思我們政策執行是否得當,從大多數人的普遍呼聲中審視我們工作舉措是否落實到位。只有增強腳力,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系,才能查到一線實情、掌握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法、腳下有路,既有發言權,又有決策權。
增強眼力,練就慧眼識變局
各級領導干部要練就一雙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通過這雙慧眼,站得高、看得遠,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端倪知大勢、追蹤溯源求規律。在調查研究中,會面對問題交織、矛盾疊加、錯綜復雜的各種現象,切不可被表面現象所蒙蔽、被偶然因素所影響、被枝節問題所干擾,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從本質上找原因、從大局上觀趨勢、從細節上知變化,看清真偽、明辨是非,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大方向、大趨勢、主動權。要著眼于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變局、大趨勢、大背景,來觀察、分析、研判隨之帶來的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新變化、新特點、新走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于變局中開新局。要善于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從苗頭性、萌芽性問題發現背后隱藏的可能性、演變性問題,要有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未雨綢繆、及早防范;從偶然性、突發性問題預測事物發展的必然性、趨勢性問題,居安思危、趨利避害;從敏感性、傾向性問題分析事物發展規律,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把有利因素擴展到最大化,把不利因素控制到最小化。要增強觀察力、發現力,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看待問題,對任何事物都做到全面深刻的觀察,舉一反三、鞭辟入里,開闊視野、增強見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這是位于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奈倫湖國家濕地公園(2025年6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增強腦力,辯證思維理思路
開展調查研究,要“多思善悟”,通過深入分析與綜合研判,善用辯證思維破解問題。既要杜絕“調而不研”的空想傾向,也要避免“研而不調”的盲目誤區。強腳力、練眼力,是破解“研而不調”的關鍵,只有深入一線察實情、辨真偽,才能為研究筑牢可靠的事實根基,避免脫離實際的空談。增腦力,是解決“調而不研”的核心,將腳力、眼力獲取的素材,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梳理,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躍升,讓調查素材真正轉化為有價值的思考成果。同時,要運用系統思維審視全局,探究事物、要素、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本質規律,進而理清“把握規律、掌控全局、破解矛盾、協同聯動、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礎上持續完善認知、提煉經驗、創新理論、升華思路,不斷推動調查研究在螺旋式上升中邁向新高度。
增強筆力,言之有物正文風
調查研究的價值,終究要通過調研報告、政策文件、會議材料等物化成果落地生根;而“腳力”深入基層的厚度、“眼力”洞察本質的敏銳度、“腦力”辯證思考的深度,需依托“筆力”才能充分彰顯。因此,增強“筆力”絕非單純的文字功夫,而是調查研究全過程的綜合反映,是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深度融合的實踐結晶。文如其人,言如其風。文風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更關乎政策傳遞的效度、工作推進的力度。領導干部作為調查研究的牽頭者、實踐者,更應自覺做優良文風的倡導者、引領者、踐行者:既要俯下身子“接地氣”,從人民群眾的鮮活話語、生產生活的生動實踐中汲取創作營養,讓文稿有“煙火氣”;也要靜下心來“讀經典”,從古今中外經典作家的思想精髓、理論著作的深刻論述中涵養思辨能力,讓文稿有“思想味”;更要立足實際“解難題”,從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攻堅克難的一線戰場中捕捉真問題,讓文稿有“實操性”。唯有如此,才能寫出材料鮮活、內涵豐富、見解深刻、措施可行的高質量文稿,最終讓調查研究中綻放的“燦爛思想之花”,真正結出破解難題、惠及民生的“豐碩實踐之果”。
實踐證明,增強腳力是直面問題的前提,增強眼力是發現問題的關鍵,增強腦力是思考問題的核心,增強筆力是解決問題的落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理論為指導、以實踐為牽引,“四力”并舉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新、走實,推動黨的作風建設行穩致遠,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 | 李峰 遼寧省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責編 | 王靜靜
校對 | 翟婧
審核 | 于川、張凌潔
監審 | 彭亞南、劉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26209-0.html以調研強“四力” 持續推進作風建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