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產能的全球趨勢已經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分工模式,其中中國的晶圓廠尤其在成熟制程方面表現突出。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23年到2027年,全球晶圓代工成熟制程(28nm以上)和先進制程(16nm以下)的產能比重將維持在7:3。這一趨勢下,中國晶圓廠在成熟制程上的優勢得到政策的鼓勵,本土產能擴充迅速。
在晶圓代工雙雄中芯國際和華虹的產能方面,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個季度,中芯國際的月產能逐季增長,達到79.575萬片8英寸晶圓,而華虹在同期也表現不俗,月產能達到35.8萬片。這表明中國晶圓代工公司正迅速提升其產能水平。中芯國際和華虹在8英寸和12英寸晶圓的業務中都占據重要地位,且兩者月產能均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中國晶圓廠建設現狀顯示,中國已建成的晶圓廠有44家,另有22家在建。其中,12英寸晶圓產能的建設成為主要趨勢,目前運營的40座12英寸晶圓廠總產能約為113.9萬片。12英寸晶圓因其高產能和成本效益而成為行業主流,預計未來其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而在8英寸晶圓方面,中國目前運營22座代工廠,總計月產能約為104.1萬片。盡管8英寸晶圓相對于12英寸在制造工藝上稍顯滯后,但其在功率器件、電源管理芯片、CMOS圖像傳感器等領域的應用仍然重要。SEMI的數據顯示,到2026年,中國8英寸硅片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22%,月產能將達到170萬片,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晶圓代工市場最近面臨價格下降的壓力,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盈利走勢。一些公司為提高產能利用率,紛紛降低了明年第一季度的晶圓代工報價,降價幅度甚至達到了兩位數百分比。這可能導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中芯國際CEO趙海軍表示,本土產能仍然不足以滿足本地整機、整車等系統需求。盡管中芯國際和華虹的收入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但他們也在加大產能擴充的力度。然而,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到緩解,而市場的整體回暖還需關注消費電子的復蘇和AI相關需求的推動。
總體而言,中國晶圓代工產能在成熟制程和先進制程上都表現出色,但在面對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變化和挑戰時,仍需審慎評估和調整策略。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34874-0.html國產晶圓代工廠的產能有多大?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華泰Q3業務回溫,AI服務器迎大單
下一篇: 三星手機鏡頭模塊供應鏈面臨盈利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