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GTC 2025雖已落幕,但其影響力仍在業界引發熱議。本次大會吸引了近3萬名與會者,CEO黃仁勛不僅展示了AI技術的最新進展,還將大會打造成了一場萬人參與的科技嘉年華。然而,風光背后,NVIDIA卻面臨“五大危機”的質疑。
據供應鏈業者透露,本次GTC雖然信息量巨大,但許多內容此前已被劇透。黃仁勛在會上詳細闡述了AI技術的演進路徑,從“感知AI”到“生成式AI”,再到“代理AI”,以及未來應用于機器人和實體場景的“實體AI”。他還提到,全球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將達1萬億美元,企業將加速采購GPU以應對生成式AI的需求。
此外,黃仁勛還公布了2025至2028年的AI發展路線圖,包括矽光子網絡交換器、開源AI工廠操作系統Dynamo,以及通用人形機器人模型GROOT N1等。然而,資本市場并未完全買賬,外界對NVIDIA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五大隱憂。
首先,美國政府的AI禁令與關稅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其次,美系四大云服務提供商(CSP)預計在2026年后縮減資本支出。第三,AI市場需求可能趨于平穩,高增長難以持續。第四,ASIC廠商的競爭壓力逐漸顯現,特別是博通的強勢布局。第五,NVIDIA可能重演思科大起大落的發展路徑。
面對這些挑戰,黃仁勛在會上表現得格外謹慎。他否認了與臺積電合資救助英特爾的傳聞,并強調NVIDIA擁有靈活的供應鏈網絡,能夠隨時調整策略。他還提到,NVIDIA將成立新部門投入ASIC研發,以擴大客戶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黃仁勛在GTC上直接公布了未來四年的技術藍圖,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提前釋放信息以刺激需求”。然而,這也引發了關于“奧斯本效應”的討論。此外,中國供應鏈在展會上的存在感較低,業者普遍保持低調,以避免美國政府的過度關注。
在量子計算領域,NVIDIA的態度也有所轉變。黃仁勛此前在CES展上直言量子計算要變得“非常有用”還需20年,這一言論引發了相關企業的股價暴跌。而在GTC上,NVIDIA通過舉辦首屆量子日活動,向業界釋放了合作的善意。
綜上所述,盡管NVIDIA仍是全球AI產業鏈的核心,但黃仁勛的風格轉變和外界對“五大危機”的擔憂,使得本次GTC既帶來了希望,也加劇了業界的集體焦慮。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138574-0.html黃仁勛變了?NVIDIA GTC 2025背后的五大隱憂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moto razr 60 Ultra入網:首款驍龍8至尊版小折疊屏手機
下一篇: DeepSeek引爆AI熱潮,中國存儲產業迎來新機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