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幾年前,如果一臺輕薄本采用板載內存,基本會被視為缺點。
但在現如今,絕大多數輕薄本基本都是板載內存,可更換內存反而成為少數。我認為現階段選擇搭載板載內存的輕薄本是完全正確的選擇,原因在于,板載內存為輕薄本帶來了兩大優勢。
第一,板載內存讓輕薄本可以變得更輕薄。輕薄本的可更換內存插槽有一定的厚度,廠商設計模具之處,是需要考慮內存插槽以及安裝上內存后的厚度問題。
而板載內存的厚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只是內存顆粒的厚度比其他元器件薄很多,而且在占用主板空間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可以讓主板設計的更加緊湊,從而為電池、喇叭等其他元器件留出足夠的空間。

第二,板載內存擁有更高的內存頻率和更低的內存延遲。以DDR5內存為例,可更換內存的頻率往往集中在DDR5-5600MHz,而板載內存的頻率要更高一些,往往可以達到6400MHz,高可以達到8000MHz以上。
更高的內存頻率帶來了更快的系統響應速度,當然受益大的還要是集成顯卡。輕薄本往往很少搭配獨立顯卡,集成顯卡的性能表現非常依賴內存的速度。板載內存的速度更高,從而能夠讓集成顯卡的性能得到更大化的釋放,從而提供更強的AI算力和圖形能力。

板載內存為輕薄本帶來的兩大優勢,正好契合了近一年來輕薄本的變化趨勢。
輕薄本發展經歷了一段追求性能釋放的階段,彼時輕薄本的性能釋放一路狂飆,為了能夠應對越來越高的功耗,輕薄本在散熱設計,特別是熱管、風扇方面迎來升級,導致輕薄本的機身越來越厚重,電池容量增大的情況下,續航表現原地踏步。輕薄本逐漸在輕薄方面向性能妥協。

而近一兩年的變化是,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都推出了能效更高的處理器,這意味著在較低的功耗下,處理器就能夠發揮出不錯的性能,反而高功耗的優勢沒有了。
AI的興起讓廠商也越加重視處理器的AI算力,而這部分非常依賴處理器的集成顯卡。而且用戶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一味的追求高性能,而是更加看重輕薄本的便攜性和續航能力。
采用板載內存的輕薄本,其優勢就凸顯出來。更小的體積方便廠商更好的設計更薄的模具,更高的頻率讓集成顯卡的性能得到更大化的發揮,從而進一步提升了輕薄本的AI算力和圖形性能,從而使用板載內存逐漸成為輕薄本的主流之選。
當然,現階段采用板載內存的輕薄本,主推型號基本都是16GB版本,由于板載內存無法升級的特性,個人建議,如果預算足夠的話,還是選擇搭載24GB或者32GB內存的機型比較好一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內存不足的情況。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4-180841-0.html不能升級的板載內存為何成主流:原因揭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