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有一個理論,認為現在的互聯網早已“死亡”,活躍在互聯網上的用戶大部分都是機器人,它們生產大量內容的同時還引導輿論 。
這個理論被稱為“已死的互聯網理論(Dead Internet theory)”,在國外討論度相當高,不過好像國內沒什么人在討論。
圖源:mainstreammarketing
該理論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一部分是機器人取代了人類在互聯網上的活動;另外一部分是行為者正在利用這些機器人來操縱網民。
當機器人在互聯網的活動超過人類的時候,一些人認為這就意味著互聯網“已死”,而在這個理論中互聯網的“死亡”日期2016年到2017年之間。
這個日期的主要依據是,2016年的時候,安全公司Imperva(網絡安全領導者之一)發布了一份關于機器人訪問流量的報告,揭示機器人占據了互聯網52%的網絡流量。
已死的互聯網理論早是在哪里被人提出的,已經很難進行考證了,它經常被認為只是陰謀論而已,但也許沒那么簡單。
互聯網的機器人內容
其實,現在的機器人不僅使用了超過50%的網絡流量,超過50%的內容也是由機器人生產的,特別是在社交平臺上,機器人不僅在生產文章、視頻和圖片等內容形式,甚至連評論區的大部分內容也都是由機器人生產的。
你會發現,中文互聯網中,現有的社交平臺很多都引入了官方的評論機器人,有些會直接告訴你那是AI評論,有些則不會告知。
圖:這個就是微博的評論機器人
由于我個人一直在做自媒體,在各個平臺上發表我的作品,所以我比較清楚這一點,那些牛頭不對馬嘴的評論基本是由機器人貢獻的。
至于什么時候開始,互聯網內容超過一半都是由機器人生產的,一些報告顯示,是從2022 年開始的。
2022年是生成式AI誕生的年份,這一年 OpenAI 推出了首款生成式AI大模型——ChatGPT,它能夠直接模仿人類創作內容,而且它對所有普通用戶開放,甚至一些服務現在是免費的。
以前所謂的機器人創作內容,其實只是一種“偽原創”,通過一些工具將原有文章進行一些簡單的修改——比如把一些詞語用同義詞替換一下,以此來欺騙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平臺,來得到更好的搜索排名。
但是,有了生成式AI大模型之后,一切都變了,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根據你的簡單指令幾秒內生成相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都可以通過指令直接生成。
所以,沒什么好意外的,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內容如果不是機器人生產的那才奇怪。
不過不僅如此,你在社交平臺上關注的很多所謂大V,背后可能也只是機器人而已。
社交平臺不會對外公布它們有多少內容是由機器人生產的,也不會對外公布哪些賬戶是由機器人在輸出內容的。
不過,在馬斯克收購推特平臺(現在的X平臺,類似國內的微博)的時候,推特上機器人運行的賬戶比例被搬上了臺面來討論。
推特原有的老板告訴馬斯克大約每日活躍用戶 (mDAU) 的5%是機器人,但是馬斯克請了專業機構—— Cybra 公司進行了重新評估,該公司回饋給馬斯克兩個報告,一份報告顯示13.7%的推特日活用戶是機器人,而另一份則顯示11%。
更搞笑的是,這10%多點的機器人日活用戶創造了大部分的推特內容。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人們要讓機器人不遺余力的去生產內容呢,而社交平臺也不進行篩選。
其實,答案很簡單,平臺根本管不過來,機器人會專門不停針對算法來調整自己的內容,以此來躲避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平臺的審查。
馬斯克博文的AI翻譯
但由于機器人生產的內容確實影響了真實用戶的體驗,所以馬斯克現在正在探索讓推特用戶支付會員費以阻止機器人內容(估計在他眼里機器人內容就像廣告一樣煩人)。
至于生產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么,據我了解主要就是三點:
第一點就是掙取這些社交平臺的廣告分成。
很多沒有接觸過自媒體的人可能并不清楚,你在平臺上發表作品是有廣告分成的,這部分收益現在也是我們怪羅這個ip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行情好的時候,一篇百萬播放的視頻有幾千塊的收益,而即便是現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這個收益依然還算能維持。
由于熱門內容很容易繼續出爆款,所以你會發現,一個稍微熱門一點的事件或者話題,你會刷到不同用戶制作的完全雷同的內容。
圖:AI生成圖片,這個目前在國外爆火,有各種各樣形式的
第二點就是賬戶買賣。
做自媒體的應該都知道,從早微博興趣開始,互聯網上就出現了一個專門買賣社交媒體賬戶的產業鏈,這個產業算是互聯網的灰色地帶,但是它從誕生到現在就沒有停止過。
而且從初的微博賬戶買賣,演變成今天我們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去購買任何一個社交媒體平臺的賬戶,而且擁有上百萬粉絲的賬戶都可以輕松買到。
很多人可能想要知道,這些賬號的粉絲都是怎么來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就是一些僵尸粉(不活躍的賬戶)而已,但其實即便僵尸粉也是有成本的,而且質量還差。
很多這類賬號其實就是靠內容吸引來的,只是它們的內容并不是像我們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來,而是直接由機器人批量抓起,批量修改,然后24小時不停發布。
因為完全由機器人制作和發布,效率非常高,一個運營人員可以同時運營數十個賬戶,每天大量的發布熱門內容,以此來吸引用戶關注。
等粉絲基數達到一定程度,直接將賬號出售,以此盈利。
第三點,也是讓人討厭的一點,行為人通過發布一些內容來引導輿論。
評論區是一個引導評論的方向的好地方,但其實機器人創作內容可不是僅通過評論來引導,而是直接制作和發布相應的內容。
由于大多時候我們很難了解到事件的全部,所以很容易被這些斷章取義的內容誤導。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通過海量機器人發布“斷章取義”的內容把輿論引向有利自己的那一邊。
所以,任何互聯網的瓜都要理性地吃,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站錯隊了
后
如果行為人的目的只是賺取廣告分成和吸粉賣號的話,那么他們不會對自己發布的內容負責,他們只會在乎內容能夠拿到多少流量。
而目前機器人創作的內容,沒有人工審核的話,它只會創造虛假內容,加上我們前面提到的斷章取義引導輿論的。
可以說現在的互聯網存在大量的虛假信息,因此說互聯網已死真的不為過。
參考鏈接: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dead-internet-theory-makes-eerie-claims-about-an-ai-run-web-the-truth-is-more-sinister-229609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7-90127-0.html互聯網已死: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內容都由機器人生產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B站還是放棄了:繼續顯示播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