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熱在中醫中通常稱為痹證或風濕痹證,屬于中醫痹病范疇。中醫認為該病與外感風寒濕熱邪氣、氣血運行不暢等因素有關,主要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等證型。
行痹以游走性關節疼痛為主要特征,多因風邪侵襲所致。患者可出現關節疼痛無定處、遇風加重等癥狀。中醫治療常采用祛風通絡法,常用方劑包括防風湯、羌活勝濕湯等。中成藥可選擇風濕骨痛膠囊、追風透骨丸、小活絡丹等。日常需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吹風受涼。
痛痹表現為關節固定劇痛,多與寒邪凝滯有關。常見關節冷痛、得熱則緩等癥狀。治療以散寒止痛為主,方劑選用烏頭湯、附子湯等。中成藥可使用風濕定膠囊、寒濕痹片、附桂骨痛膠囊等。建議患者適當熱敷患處,冬季加強防寒措施。
著痹以關節沉重酸脹為特點,多因濕邪困阻引起。可見關節腫脹、陰雨天加重等表現。治法側重健脾除濕,代表方劑有薏苡仁湯、三仁湯等。中成藥可選四妙丸、濕熱痹顆粒、滑膜炎顆粒等。日常應保持環境干燥,避免居住潮濕之地。
熱痹常見關節紅腫熱痛,多由濕熱邪毒導致。可伴發熱、口渴等癥狀。治療宜清熱利濕,常用白虎加桂枝湯、宣痹湯等。中成藥包括痛風定膠囊、清熱祛濕顆粒、新癀片等。飲食需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物。
久痹多屬虛實夾雜證,常見于病程較長者。表現為關節畸形、肌肉萎縮等,與肝腎虧虛相關。治療需補益肝腎兼祛風濕,方用獨活寄生湯、三痹湯等。中成藥可選痹祺膠囊、益腎蠲痹丸、壯骨關節丸等。康復期可配合針灸、推拿等物理療法。
風濕熱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居住潮濕環境。急性期需臥床休息,減少關節負重。飲食宜選擇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薏苡仁、冬瓜等健脾利濕之品。適度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若出現心悸、關節變形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療效。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9-9479-0.html風濕熱中醫叫什么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兒童過敏性鼻炎和感冒的區別
下一篇: 過敏性鼻炎治療的方法和飲食禁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