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常見并發癥如心力衰竭和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院王洪濤副主任團隊攜主治醫師范博淵等,成功為一名長期受陣發性房顫困擾的患者實施了西北地區首例房顫納秒脈沖電場消融(nsPFA)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現已出院。該手術為陣發性房顫患者及高齡患者提供了更優的治療選擇。

這是一位77歲的男性患者,因房顫反復發作導致意識喪失,由家人緊急送往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大明宮院區就診。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動態心電圖提示為房顫伴短暫心室停搏,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經王洪濤教授團隊結合病史詳細評估,確診為陣發性房顫所致快慢綜合征。
傳統的微秒脈沖電場消融(PFA)技術因術中可能引發強烈的神經肌肉刺激,必須依賴全身麻醉或深度鎮靜,對高齡及陣發性房顫患者而言,可能帶來額外風險。該患者屬于陣發性房顫,不適宜采用傳統微秒脈沖電場消融技術。因此,王洪濤教授團隊最終決定應用最新的納秒脈沖電場消融技術(nsPFA)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
術中,王洪濤團隊應用nsPFA技術完成肺靜脈消融,經三維標測系統證實,術后實現了肺靜脈即刻、完全的電隔離。整個消融過程僅耗時30分鐘,患者全程保持清醒,能夠與醫生正常交流。
王洪濤介紹:“相較于微秒脈沖電場消融(μsPFA)技術,納秒脈沖電場消融(nsPFA)在安全性和手術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該技術可在鎮痛局麻狀態下順利完成手術,且肺靜脈隔離效率極高,為陣發性房顫患者提供了更優的治療選擇。”與傳統技術相比,nsPFA手術的主要優勢包括:更安全:大幅減輕神經肌肉刺激,手術可在鎮痛局麻下完成,減少全身麻醉相關風險;更高效:組織損傷更均勻,肺靜脈隔離效率高,手術時間大幅縮短,僅需約30分鐘;更可靠:術后即刻實現肺靜脈電隔離,成功率高達100%,患者術中保持清醒,可實時與醫生溝通。
王洪濤教授表示,此次納秒脈沖電場消融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治療體驗,也為西安交通大學在房顫消融治療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推動了醫院房顫介入診療技術向更高水平邁進。房顫疾病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最大限度避免心臟重塑、心力衰竭及腦卒中等嚴重后果,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22448-0.html西安交大二附院完成西北首例第三代納秒脈沖電場房顫消融術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