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導讀】近期,英偉達發布了發布 2025 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遠遠超出此前華爾街分析師們的「大膽預測」,隨后的股票上漲和「一拆十」消息又引起了投資者們的狂歡。但老黃并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在增加產能的同時還加快芯片迭代速度至每年更新,并計劃將英偉達的市場份額擴展至更多領域。
各路科技公司在 AI 模型的淘金潮中卷生卷死,結果還是賣「鏟子」的英偉達賺翻了。
5 月 23 日美股收盤后,英偉達發布 2025 財年第一季財報,披露出的數據增長簡直到了「瘋狂」的程度:
收入從 72 億美元狂飆至創紀錄的 260 億,同比增長 262%,甚至超出了此前華爾街分析師「大膽」預測的 245 億
其中數據中心貢獻了 226 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 427%,較上一季度增長 23%
第一季度凈利潤達到 152 億美元,同比增長 462%
與去年同期相比,游戲、AI PC、可視化與汽車等業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預測第二財季營收將達到 280 億美元,超出預期的 268 億
英偉達從 1999 年上市至今,都沒有實現過如此迅猛的收入增長,的確是贏麻了。
財報發布后,英偉達的股價即時上漲了 7%,突破 1000 美元大關。
借著股票大漲的風頭,英偉達還宣布,從 6 月 7 日起進行股票分割,一拆十后的季度股息將提高 150%,又給股價打了一劑強心針。
截至 5 月 23 日收盤,英偉達股價達到了 1037 美元的歷史新高,今年還沒過半就已經上漲了 91%,幾乎翻了一倍。
相比這幾天來美股的慘淡情況,英偉達的大漲更顯得格外突出,有一種撐起了整個市場的感覺。
果然拯救世界,全靠老黃。
而且他還表示,「我們已做好迎接下一波增長的準備」。
前段時間谷歌、微軟和 OpenAI 的發布會都表現出了對算力的持續需求,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市場上投資給 AI 的錢應該都是被英偉達賺去了。
老黃為什么有底氣說要迎接下一波增長?
英偉達似乎沒有因為當前的增長就停下擴張的腳步,反而開始「一鍵快進」。
老黃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即將推出的 Blackwell 系列芯片現已全面投入生產,將在本季度出貨,并在下一季度增產。英偉達 2024 年的大部分收入都將來自 Blackwell。
首席財務官 Colette Kress 也稱,「明年很長一段時間內,Blackwell 芯片都會供不應求。」
不僅僅是已經發布的 Blackwell,老黃在今天又放出了大消息 ——
現在開始,他們將每年設計并推出新的芯片。
目前為止,英偉達發布新架構的節奏一般是每兩年一次,例如 2020 年推出 Ampere、2022 年推出 Hopper、2024 年推出 Blackwell。
今年 3 月推出的 Grace Hopper 系列芯片
但分析師 Ming-Chi Kuo 本月早些時候報道稱,下一個架構「Rubin」將于 2025 年推出,R100 GPU 最快明年就會進入生產。
而且不僅迭代速度加快,英偉達的芯片還會保持足夠的兼容性。
老黃承諾說,新一代 GPU 將會在電子和機械方面都向后兼容,并運行相同的軟件。使用 H100 的數據中心可以輕松過渡到 H200 再到 B100。
雖然芯片的更新速度加快了,但是產量供不應求的狀態似乎會持續下去。
老黃在電話會議上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
隨著我們向 H200 過渡、向 Blackwell 過渡,需求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供應。每個人都渴望讓基礎設施早點上線,因為他們正在省錢、賺錢,而且他們希望盡快做到這一點。
一些客戶已經購買或計劃購買超過 10 萬個 H100 GPU,Meta 計劃到年底讓超過 35 萬個新生產的 GPU 投入運行。
巨大的市場需求讓英偉達面臨挑戰,隨著芯片技術日益發展,其供應鏈也變得更加復雜,這使得增加產量變得尤為困難。
黃仁勛選擇接受挑戰,「沒有人曾經批量生產過超級計算機」,他在采訪中說道,「我們正在盡力而為」。
英偉達的合約芯片制造商臺積電也一直在努力提高其先進封裝能力,臺積電 4 月份表示,預計今年將把先進封裝產能提高一倍以上。
恒達理財(Edward Jones)的分析師 Logan Purk 表示,「對英偉達 GPU 芯片的需求依然白熱化」,「這些結果很可能足以滿足投資者的胃口,并讓市場確信人工智能投資尚未出現放緩」。
占領 AI 芯片市場,多元化布局英偉達發布財報以后,其營收預期強于分析師預期,提振了這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股價,并推動了其他芯片和科技股的上漲。
盤后交易中,英偉達股票上漲 3.5%,它的競爭對手,AI 芯片制造商 AMD 和博通的股價分別上漲了 1.2% 和 0.8%。
英特爾曾經在各個方面都讓英偉達相形見絀。,可如今英偉達預測的第二季度銷售額為 280 億美元,是英特爾預測報告的兩倍多。
不僅在收入方面「碾壓」,英偉達還占據了人工智能芯片市場 80% 以上的份額,既是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推動者,也是其受益者。
芯片的高性能也使英偉達在 AI 數據中心領域有難以取代的地位,專有的 CUDA 軟件框架更是其 AI 框架生態重要的護城河。
穿著標志性黑色皮夾克的黃仁勛已經成為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名人,但他的雄心似乎仍然不止于「芯片供應商」。
他于 1993 年與他人共同創立英偉達,最初是一家為電腦游戲玩家提供顯卡的公司。
后來,他認識到英偉達的芯片非常適合開發人工智能軟件,這有助于打開新市場,并讓他領先于競爭對手。
OpenAI 的 ChatGPT 于 2022 年發布,隨后引發了各大科技公司構建自己的 AI 基礎設施的競賽。
這場爭奪使英偉達的 H100 成為必備產品,售價數萬美元,供不應求。
但英偉達在周三強調,它希望將其技術出售給更廣泛的市場,而不僅僅是那些被稱為「超大規模提供商」的云計算巨頭。
黃仁勛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向消費互聯網公司、汽車制造商、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客戶轉移。
這些機會正在創造多個數十億美元的市場,61 歲的黃仁勛正試圖通過生產完整的計算機、軟件和服務來擴大自己的賭注,旨在幫助更多的企業和政府機構部署自己的 AI、數據中心和超算系統。
特斯拉大規模部署英偉達芯片就是這種擴張的標志之一。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表示,汽車將成為其「今年數據中心內最大的垂直企業」,并披露特斯拉購買了 3 萬多個 H100 來訓練自動駕駛系統。
Tesla autopilot 界面
盡管如此,超大規模企業仍然是英偉達上季度的關鍵增長動力,亞馬遜、Meta、微軟和谷歌四家是英偉達最大的買家,約占其銷售額的 40%。
這表明英偉達正處于業務多元化的早期階段。
雖然英偉達正積極布局多元化的業務,大多數科技巨頭也在開發自己的定制人工智能芯片,但分析師預測這些芯片不會蠶食英偉達的市場份額。
因為這些科技巨頭預計會一直爭奪英偉達高端芯片的有限供應,讓自己 AI 計算的主導權中處于上風地位。
參考資料:
https://x.com/indigo11/status/1793394212588695986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europe/nvidia-shares-scale-new-peak-frankfurt-after-strong-forecast-2024-05-23/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i-heavyweight-nvidia-forecasts-quarterly-revenue-above-estimates-2024-05-22/
https://www.theverge.com/2024/5/22/24162860/nvidia-ai-chip-every-year-blackwell-rubin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 (ID:AI_era)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4431-0.html老黃官宣 GPU「年更」!利潤暴漲 427%,股價創歷史新高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