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G技術研發的關鍵階段,中國電信宣布取得重要突破。近日,由該公司研究院主導的"6G系統計費研究"項目在3GPP業務與系統技術規范組第109次全會上正式通過立項,成為國際標準組織3GPP SA5工作組首個6G相關項目。
該項目聚焦6G新型服務場景,將構建覆蓋跨網絡、跨服務、跨資源的計費體系。研究團隊計劃探索適應AI服務、通感一體、天地一體等6G核心技術的計費模式,重點解決6G網絡下不同服務維度的計費量綱設計問題,為未來通信服務提供標準化計費方案。
作為6G標準化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電信研究院已牽頭完成多項國際標準制定。在星地融合領域,該公司主導的6項3GPP國際標準聚焦天地一體網絡架構,其中窄帶衛星高軌語音方案顯著降低呼叫建立時延,多軌協同智簡架構技術體系則實現高、中、低軌衛星的協同優化。
技術驗證方面,中國電信基于自主研發的終端模擬器、基站和核心網原型系統,聯合完成我國IMT-2030推進組組織的6G NTN低軌衛星原型樣機測試。該測試使用專業信道模擬設備,驗證了6G網絡在衛星通信場景下的技術可行性。
在通信感知融合方向,由該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6G感知通信融合與空口技術"國際合作項目,聯合12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團隊重點研究6G網絡中通信與感知功能的協同機制,探索新型空口技術方案。
面向5G-A向6G的演進路徑,中國電信率先在3GPP提出"低空基站感知"標準研究建議,獲得國內外產業界廣泛支持。該標準聚焦低空經濟場景,為無人機監管、低空物流等應用提供感知能力標準化框架。
在天地一體網絡驗證方面,中國電信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完成業界首個高軌衛星標清視頻語義通信傳輸試驗。試驗通過亞洲九號在軌衛星實現720P標清視頻的穩定傳輸,驗證了語義通信技術在衛星通信中的可行性,為6G通智一體網絡發展開辟新路徑。
據統計,中國電信研究院在6G領域已累計牽頭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7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800余件,其中PCT國際專利超過100件。公司表示將持續履行國際標準組織報告人職責,與全球產業伙伴共同推進6G技術標準化進程。
更多>同類資訊劉強東“年薪1元”十年期滿,京東未回應其未來薪酬激勵新動向09-23OPPO Find X9系列外觀揭曉:小矩陣相機+極窄四等邊直屏 4款配色質感出眾09-23C919智能工廠:5G網絡賦能精準裝配 數字孿生護航國產大飛機制造09-23南科大徐強教授:科研“內卷”盛行,年輕學者該如何破局?09-23中國電信牽頭3GPP首個6G計費項目近日,通信領域迎來重要進展,2025年被視為6G標準元年,3GPP已全面開啟6G技術研究階段。在此背景下,中國電信在推動6G產業發展方面取得關鍵突破。09-23智元機器人獲業內首張人形機器人數據集CR認證,推動數據生態健康發展09-23人民財訊:DeepSeek官方社群透露線上模型升級至V3.1-Terminus版本09-23阿里云深夜發布重磅開源:Qwen3-Omni等多款AI工具亮相,多模態與TTS能力再升級09-23調味品行業結構性轉變下,百利等企業扎堆沖刺IPO謀新發展09-23六周資金連續流入!中國科技ETF受青睞,新興市場投資者看好中國股票前景09-23國產GPU新征程:摩爾線程“閃電”上會,沖刺“第一股”引關注09-23時間鑄就翻倍奇跡:堅守中長期持股 踐行價值投資理念09-23轉轉關停C2C“自由市場”業務,聚焦C2B2C開啟“重資產”運營新篇09-23阿塞拜疆航空加速機隊現代化進程,新A320neo飛機助力提升運營與乘客體驗09-23空客與波音:設計理念、性能舒適度大不同,誰更懂你的飛行需求?09-23點擊查看更多 +全站最新
?9月25日雷軍年度演講攜小米17系列登場!vivo X300系列10月13日發布全配色揭曉?
雷軍官宣小米17系列將發布 同步透露年度演講主題 網友直呼期待
?雷軍轉發回應!小米召回超11萬輛SU7標準版,將OTA升級并新增動態車速功能?
?小米召回超11萬輛SU7標準版,雷軍轉發回應:軟件OTA升級即可消除隱患?
小米SU7再迎召回!涉及部分標準版車型,OTA升級提升輔助駕駛可靠性
比亞迪唐DMI加推版入手前必看!這七個冷知識助你避坑又省錢熱門內容
NVIDIA50億美元投資Intel,臺積電風險可控,先進制程優勢或延續至2030年
復旦團隊繪制代謝組圖譜:解鎖疾病早期預警密碼,助力精準醫療
國慶中秋假期將至,租臺無人機記錄美好旅程成熱門新選擇
國慶假期出行新選擇:無人機租賃受熱捧,3C數碼租賃市場火熱升溫
字節跳動凌晨發聲:TikTok美國業務將依法推進,服務美國用戶不停歇
對話松延動力姜哲源:25歲團隊如何從創業民房走向“千臺俱樂部”并沖刺交付?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27949-0.html中國電信發力6G:牽頭首個計費項目,多領域突破推動產業前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