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近日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推動全球職場變革,其中編程與客服行業將率先迎來結構性調整。這位年僅40歲的科技領袖深入剖析了AI對不同職業的影響路徑,并明確區分了可被自動化替代與必須保留人類參與的崗位類型。
在技術領域,奧特曼對程序員職業的未來發展表達了審慎態度。"當前開發者的工作形態與兩年前已截然不同,"他解釋道,"AI工具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和自動化流程顯著提升了編碼效率。"盡管承認編程門檻因AI技術而降低,但他同時強調具體影響仍存在變量。全球持續增長的軟件需求可能形成對沖效應,因為AI本身正在催生新的技術崗位和產業機遇。
相較于技術領域的模糊判斷,奧特曼對客服行業的預測更為篤定。他明確表示:"大量通過電話或在線渠道處理的標準化客服工作,未來必然被AI系統更高效地完成。"據其分析,AI在處理重復性咨詢時具備人類難以企及的優勢——不僅響應速度提升數倍,服務質量的穩定性也遠超人工。這種效率差異將直接導致相關崗位的縮減。
不過,并非所有客服崗位都面臨淘汰風險。奧特曼特別指出需要情感交互、復雜判斷或提供心理支持的職位仍需人類參與。"當涉及為弱勢群體提供情感慰藉時,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真人帶來的溫度,"他以醫療場景舉例,"就像護士職業,人們始終需要與他人建立深層的情感聯結,這種需求不會因技術進步而消失。"
這種認知轉變反映了奧特曼對人機關系的深化理解。他透露自己曾認為人類客服會徹底消失,但經過持續觀察后修正了觀點。"現在可以確定,在需要情感共鳴的特定場景中,人際互動具有不可替代性。"他反復強調,即便AI能提供完美建議,人類對真實情感連接的需求仍將長期存在。
更多>同類資訊上海發布人形機器人數據集標準與“浦江X”平臺,加速產業規模化落地據了解,這套標準體系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指導下,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聯合19家產學研機構,內容涵蓋人形機器人數據集分類與編碼、人形機器人數據集數據標注規范、人形機器人數據質量評價…09-21清華孫富春教授:具身智能時代,機器人如何“發育”成“生命體”?孫富春認為,機器人也需要在與環境的持續交互中,讓“感知”與“行為”共同“發育”,構建起對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即“世界模型”。 孫教授展望,未來具身智能的發展需聚焦四大要素:本體技術(尤其是人形)、世界模型(…09-21百度AI:從技術深耕到生態構建,中國AI的“多邊形”領航者崛起09-21鴻蒙5 AI全場景能力升級:“天工計劃”十億助力,共建AI驅動新生態09-21?戴國浩談AI算力挑戰:無問芯穹如何打通“科研-產品-產業”全鏈路?09-21中科創星米磊:AI算力需求激增,光子技術成下一代計算關鍵走向黃金期09-21浦江創新論壇上,周伯文提出“AGI for Science之六問”引深思09-21華為HarmonyOS 5終端超1700萬臺,“天工計劃”10億助力鴻蒙AI生態創新09-21中科創星米磊:光子技術賦能AI,“光+AI”布局引領科技產業新未來09-21美的與華為強強聯合,于多領域攜手共進,借AI之力開啟合作新篇章09-21山東港口“諸葛智能”發力:“木牛”領銜,七大類AI產品重構港口智慧生態今年以來,山東港口科技集團著力打造“諸葛智能”系列人工智能品牌體系,共規劃“孔明”大模型、“神機”小模型、“妙算”專家算法、“木牛”四足機器人、“流馬”輪式/履帶式機器人、“羅漢”人形機器人和“木鵲”無人機等…09-21水下“精靈”來襲:“海龜”機器人開啟精準高效環保探測新篇這是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工程學院王剛教授團隊研發的敏捷型水下機器人“海龜”的真實工作場景。王剛團隊將目光投向海洋生物,仔細研究了數十種海底動物后,從海龜的推進方式中找到了靈感。 在實海測試中,科研人…09-21浙大校友領銜!華人團隊獲巨頭投資,具身智能賽道再掀熱潮09-21華為攜手浙大發布DeepSeek-R1-Safe大模型 達成安全與通用性能有效平衡09-21劉慈欣談AI:人類與AI思維差異或不大,被替代或是文明延續升華09-21點擊查看更多 +全站最新
小米17配置升級價格不變,加量不加價,與小米15相比更值得入手!
詩意酒莊邂逅凌渡L:媒體品鑒,共賞轎跑魅力與葡萄酒文化交融之美
蔚來兩款純電新車型上市,李斌:2025年純電大三排SUV將迎黃金時代
?小米召回11.69萬輛SU7標準版,雷軍轉發提醒:車主朋友們仔細看看?
小米汽車SU7兩次召回引熱議,OTA升級便捷背后安全隱憂待解
小米SU7召回超十萬輛:三年速成造車遇安全坎,快節奏下如何平衡速度與安全?熱門內容
OpenAI加速“搶人”布局硬件:從蘋果招攬超二十名工程師,首批產品或2026年底登場
北楊AI小鎮啟幕,百萬平米創新地蓄勢待發,志在引領全球AI新潮流
蘋果2025年盛事:庫克攜零售高管與粉絲齊聚第五大道,共賀iPhone 17系列發售
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提出“ACT三步走”路徑,發布9大行業智化方案
第22屆東博會AI元素亮眼:數字智能體引路 機器人炫技展風采
金陵美術館邂逅AI“在在”:劉婷婷個展開啟人類與AI情感交互新圖景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27899-0.htmlOpenAI CEO奧特曼:AI重構職場,編程客服首當其沖,部分崗位仍需人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