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哐哐哐挖人,現在算是大概清楚了。
就在 Meta 內部一系列組織調整后,全新的架構正在初步浮出水面。不過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哪里見過……
都知道小扎用人均上億美元薪酬包組隊“超級智能實驗室”,不過最新消息是內部圍繞這個實驗室,已經整合出了 3400 多人的新組織。這個新組織的頭號負責人是 Alexandr Wang (亞歷山大?王),title 是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副手是前 GitHub 首席執行官 Nat Friedman,主要分管 AI 產品和應用。
這個調整之后,AI 三巨頭之一的圖靈獎得主 Yann LeCun,都轉向 97 年 MIT 本科輟學的亞歷山大匯報了。
不過這確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 3400 多人都被如何重新分工。
據說總共有 4 組:
頭部是 AGI 基礎研究團隊,大部分億元先生女士都在這里。
然后是 AI 產品團隊,主打一個 Meta AI 助手。
還有基礎 AI 實驗室,依然由 LeCun 帶隊。
最后還有一個新的小團隊,瞄準 Llama 5 研發。
這這這,不就是扎克伯格這幾年朝思暮想、咬牙切齒的字節跳動的 AI 架構嗎?
吳永輝領導的 Seed,搞最前沿的 AGI 研究。也有基礎模型技術和架構。
然后產品團隊在 AI 基臺上應用和打造產品。
唯一不同的是 Meta 還有一個新團隊搞 Llama 5,因為亞歷山大在開源和閉源這件事上正在動搖小扎,所以可能會搞出兩條腿走路 ——
最先進的大模型要閉源,不那么先進的才開源。
嗯,符合 Alexandr Wang 這個人一貫的精致利己性格。
Meta 的新 AI 組織架構據 The Information 的最新爆料,Meta 的 AI 變革是內外并舉的。
外部都看到了,哐哐哐挖角 OpenAI、蘋果和谷歌,上億美元薪酬包的天價姿態攪得硅谷人心惶惶。
然后這些天價人才,組成了一個名叫“超級智能實驗室”的組織。小扎承諾,這個實驗室追求的目標是“人夠少但 GPU 夠多”。
△ 小扎的億元俱樂部
這個新實驗室現在也是高調又神秘。
據說去這些人所在的辦公室,都得過兩次安檢,有特殊權限才能通行接觸。
但這些人的 + 1(直接領導)—— 亞歷山大和 Nat Friedman,管的就不止這 30 號人了。
扎克伯格一頓乾坤大挪移,把整個 Meta 的 AI 資源都大一統,搞出了 3400 多人的大整體。
這 3400 多人,包括了“超級智能實驗室”那 30 人,但不同的是其他 3370 多號人,只有極少數能向 28 歲的亞歷山大直接匯報。
圖靈獎得主 Yann LeCun 算是“幸運”可以向亞歷山大匯報,現在他帶隊的 FAIR,基礎 AI 實驗室,是王管理的 4 個部門之一。
另一個龐大的部門,負責 AI 應用和產品,看起來由亞歷山大的副手 Nat Friedman 來分管,其 title 就是 Meta AI 產品和應用研究副總裁。
這個部門看起來就是把基礎模型和 AI 能力,可以至上而下或者說自底層到上層,應用到 Meta 各個產品和業務線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Meta AI 助手,類似 ChatGPT,你也可以理解為字節旗下的豆包。
最后還有一個部門,之前就負責 Llama 研發的 AI 研發團隊,但由于 Llama 4 的拉胯,現在面臨亞歷山大的整合。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亞歷山大會空降一些挖來的人放在舊 Llama 團隊,研發 Llama 5。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亞歷山大會搞兩套班子,一套研發 Llama 5,一套研發 Llama 4.1…… 最先進的就閉源,次先進的對外開源。
不過不管哪一種,抱怨的聲音已經傳出了。
因為之前 Llama 團隊的老員工,對新加入的天價少年們,表達出了“挑戰”—— 這些人除了外來和尚,何德何能拿這么高的薪酬?
看來 OpenAI CEO 奧爾特曼還真說對了,小扎這么挖,對 Meta 的文化沒有什么好處,等著反噬吧。
另外,在第一階段小扎親自挖人之后,現在 Meta 超級智能實驗室,似乎出現了人挖人的現象。
最新消息,蘋果那邊又有兩位 AI 負責人轉投 Meta。
蘋果杰出工程師 Tom Gunter,以及 Mark Lee。
這兩人都跟前蘋果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龐若鳴關聯密切,Tom Gunter 作為蘋果最資深的員工之一,和龐若鳴之前就合作密切。
Mark Lee 則據說是龐若鳴到蘋果后招的第一位同事。
這種現象實際也不稀奇,任人唯賢得需要時間來驗證,但任人唯親為熟,至少底子能有保證。
龐若鳴去 Meta 也有一根暗線,他跟小扎親自招募的 OpenAI 余家輝,師出同門,都是吳永輝旗下門徒。
吳永輝耳熟吧?
是張一鳴親自招募,字節 AGI 小組 Seed 的一號位。
那不恰當類比的話,吳永輝就是字節的亞歷山大?王啊 —— 當然,這么說確實有點不夠尊重吳老師,但類比著看吧,喬峰不也跟慕容復放在一起過。
實際上,要是這么看下去,扎克伯格最近這套組合拳,越來越像對著字節學。
字節 Seed 的架構據說吳永輝加入字節 Seed 之后,字節的 AI 研發出現了一些變化。
吳老師主要負責“基礎模型”,朝著 AGI 挺進,技術研發體系里,多名模型層負責人,都向吳永輝匯報。
5 個月以來,在吳永輝主導下,Seed 的工作風格相比之前也有所轉變,更加扁平化,吳永輝的-2 也可以向他直接匯報。
另外,各個研究方向的模型負責人方面也有調整。最新的比如多模態方向,現在由周暢接手了。
字節的 AI 研發和應用,如今也算得上風正一帆懸。
豆包大模型不僅技術在第一梯隊,落地應用中的性價比和體驗,更是幫助火山引擎、飛書、豆包 App 等方案和產品攻城拔寨,全速領先。
最后,說回 Meta。Meta 這套是不是照著字節對齊,有調侃的成分,畢竟全球范圍內誰能讓小扎拿著放大鏡研究,過去幾年估計也就只有字節了。
不過,更重要的可能還是歷經 3 年的沖擊,大公司大組織對于自己怎么 All in AI,已經找到了基礎共識和節奏。
首先還是得有 AGI 團隊,找最 TOP 的人給最好的待遇,保證自己是最快解鎖 AGI 新進展的人。
其次還得有各個基礎研究分支團隊,語言的、語音的、圖像視頻的,甚至還有別的小技術和架構的。
最后還需要產品和工程團隊,把先進的模型技術與產品應用結合,實現技術到商用的飛輪。
所以即便真被扎克伯格盯著,字節也不用慌,畢竟現在要問誰最慌 ——
還得是 OpenAI CEO 山姆?奧爾特曼。
One More Thing就在今天 OpenAI 的 ChatGPT Agent 發布會直播中,除了新進展,不少網友也替奧爾特曼捉雞啊。
因為又有新面孔出現了,還都是扎克最喜歡的華人。
只要你和奧爾特曼同臺,小扎就會錄入你的人臉信息,把你放進 Meta 人才庫里。
如果真出現這種趨勢,搞不好過不了多久,奧爾特曼就只能自己開發布會了。這樣比較安全。
但這么說 Ilya 估計不同意,畢竟他就是因為 OpenAI 不安全,才離開創辦“超級安全 AI”SSI 的。(手動狗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編輯部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4684-0.htmlMeta 全新 AI 組織架構曝光,這范兒有點字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