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通(300379.SZ)股價在4月15日遭遇重創,開盤即被封死在跌停板上,最終收盤價定格在11.99元,這一價位刷新了公司自2025年以來的股價新低。
此次股價暴跌的導火索,源于東方通在前一晚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據透露,此次立案調查或與公司2022年年報披露的不準確信息有關。中國證監會指控東方通涉嫌定期報告等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并已對公司正式啟動立案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通的審計機構——北京德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北京德皓國際”)近期也經歷了多次人事變動,包括簽字項目合伙人等多個關鍵職位的更換。與此同時,公司部分高管也相繼辭任。
東方通的困境遠不止于此。公司原計劃募資22億元用于多個項目,但除了補充流動資金的部分已完成外,其余兩個項目的執行進度極為緩慢,且已大幅延期。這一消息無疑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大的擔憂。
回顧東方通的此次立案調查,其實早有端倪。早在2024年4月,東方通就因全資子公司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收入確認時存在依據不充分的問題,導致年報信息披露不準確,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改正。這一調整使得公司2022年的凈利潤由盈利轉為虧損,業績發生了根本性逆轉。
此后,東方通在2024年6月又因更正后的2022年年報部分內容有誤,其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徐少璞被北京證監局出具警示函。不久后,徐少璞也辭去了財務總監的職務。這一連串的事件無疑加劇了市場對東方通財務合規性的質疑。
除了財務問題,東方通在內部管控方面也曾暴露出漏洞。2023年1月,深交所就因公司未及時披露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被有權機關調查、采取強制措施的情況,向其發出了監管函。
作為東方通的審計機構,北京德皓國際在此次事件中同樣難辭其咎。在東方通被立案之前,北京德皓國際就因在執行東方通2023年財報審計項目時存在諸多問題,被北京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此后,北京德皓國際對東方通的項目進行了密集的人員調整,但新的簽字項目合伙人劉文豪在接手項目后不久,也因涉及東方通2022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等多個項目,被北京證監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分別出具了行政監管措施和自律監管措施。
業績方面,東方通同樣不容樂觀。公司預計2024年將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至8.15億元,同比增長30%-46%,但歸母凈利潤仍將虧損4.32億元至5.37億元。盡管虧損同比有所收窄,但公司短期內仍難以看到盈利的曙光。
東方通在2022年拋出的22億元定增方案,目前進展也極為緩慢。截至2024年8月31日,“Tong 系列中間件產品卓越能力提升項目”和“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可持續運營安全產品開發項目”兩個項目的使用進度均不足1%,且預定可使用日期已被大幅延后至2027年12月31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5億元已全部使用完畢。
東方通在募資時曾表示,定增的目的在于把握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和新基建政策機遇,推動國產自主創新進程。然而,對于延期一年半的項目來說,屆時市場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原定目標能否達成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近期的一場機構調研活動中,盡管有20多家機構的30余人參與,但調研記錄表中除了公司介紹外,僅出現了兩個對公司業務發展無關緊要的問題。這一現象也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東方通未來發展的擔憂。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2292-0.html東方通財務造假風波持續:募資項目延期,審計團隊頻繁變動引關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