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潔電器在歐洲取得優勢地位,僅用了五年左右時間。
清潔電器包含了掃地機器人、洗地機以及吸塵器等。這個產業在中國,是從代工業務發展起來的,現在已經有了完備的產業生態。現在中國企業從幕后走到臺前,追覓科技、石頭科技以及科沃斯等一批中國自主品牌在歐洲完成對iRobot等跨國品牌的超越。
中國清潔電器企業全球化,是不能回頭的路。2023年,中國本土銷售了大約410萬臺掃地機器人。如果開足馬力,中國掃地機器人的產能可以達到1500萬臺左右。這意味著,超過1000萬臺的產能,一方面需要國內掃地機器人滲透率提升消化,一方面需要在更大的全球市場進行消化。而且,在全球市場上,中國的企業不愿意再以低廉價格的方式獲取市場份額了。
“你做便宜的東西,只會越做越便宜。你今天給了他一個100歐的產品,他下次就會找你要95歐的產品,然后再找你要90歐的產品。”追覓科技中國區執行總裁郭人杰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對于企業來說,物美價廉其實挺可惜的。”
幕后與臺前
中國的清潔電器企業不再隱身幕后了。
在25年前,中國是沒有本土掃地機器人品牌的,這個門類興起于美國市場。中國的清潔電器產業從代工業務開始,依靠最初的成本優勢,慢慢培育起完整的產業鏈。
此后,這些代工企業掌握了成熟的制造能力、部分的核心技術。“他們從代工轉向了自主品牌,把供應鏈的優勢轉化為了自主品牌的部分優勢。”郭人杰說。早期的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錯位競爭,走的還是以低價走量的路線。
中國本土清潔電器的老牌企業科沃斯,第一桶金就來自于代工。在獲得初始積累之后,才轉而創建了科沃斯品牌。時至今日,萊克電氣雖然開始做自主品牌,但吸塵器的代工業務仍然是它主要的收入來源。
咨詢機構GfK的中國家電事業部行業研究總監馬佳也觀察到,這幾年快速成長的企業,已經不再是代工方,而主要是做自主品牌的中國企業。“目前來看,自主品牌的上升勢頭會比較大。僅僅靠代工輸出勞動力,肯定是低附加值的東西。”
從代工向品牌轉變,尤其是高端品牌,是中國家電產業的大趨勢。
在供應鏈取得領先的情況下,中國清潔電器企業現在已經進入了3.0時代。“追覓從品牌創立第一天,就選擇布局全球,用技術創新和高端化進行競爭。”郭人杰表示,在這個階段里,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更具辨識度、能夠穿越時間周期的高端品牌,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3.0時代企業的一個特征是生而全球化,其渠道建設、專利布局把全球市場納入考量,在全球各個國家都能建立起自主定價權。以追覓科技為例,現在在全球獲得的授權專利就已經有2300多件了。
某家電企業的空調業務負責人之前對第一財經表示,盡管它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在美國市場近年才提出品牌優先策略。這家企業最初也是以代工開拓美國市場,之后是在一些美國本土企業不太關注的細分類目里嘗試突破,“然后再攻堅克難,跟日本品牌、美國品牌直面競爭。”
這種轉變并不容易。
形成路徑依賴的代工企業,往往會錯過機遇。鑒于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寶貴的窗口期往往只有幾年。中國本土的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市場就是在過去幾年猛烈地爆發出來,成就了一大批企業,但也有企業錯失良機。
一家吸塵器代工企業的董事長在2024年AWE上表示,該公司沒能抓住洗地機器人,掃地機領域的機會,現在落后了。它雖然也推出了價格比較高的,具有吸塵除螨效果的洗地機,并且請了明星代言,但其京東旗艦店只有幾百臺的銷量。
今天代工業務仍能給中國本土企業帶來大量的訂單。
蘇泊爾此前被法國SEB集團收購,為后者生產貼牌的清潔電器。據其管理層在AWE期間透露,2019年~2020年,蘇泊爾代工業務量兩千萬左右;2021年~2022年的時候已經到兩個億了;2023年左右的時候,已經到了五億多了。“2024年的話,我們已經拿到的訂單大概是八個億。”
中國企業從代工向自主品牌轉變,這并不意味著代工業務會消亡。“全球差不多70%的產能都來自中國。對于全球供應鏈,這種代工工廠的形式在中國還是非常必要的。短期之內,這兩種形式都會存在。”馬佳表示。
“物美價廉其實挺可惜的”
中國企業僅用不到5年時間,就占領了歐洲掃地機器人市場。
GfK數據顯示,在西歐的小家電市場,亞洲品牌占據了主導地位。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從2023年10月開始,追覓科技成為德國市場份額第一的掃地機器人企業。同為中國品牌的石頭科技、科沃斯等,同樣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占據不少的市場份額。
在歐洲占據首位的清潔電器企業曾是iRobot。iRobot是一家美國企業,也是掃地機器人品類的開拓者。不過,近年來它在德國市場份額先后被科沃斯、石頭科技和追覓科技所超越。在德國或整個歐洲區域,iRobot份額處于收縮的狀態。它自身經營情況也并不特別穩定,此前亞馬遜有意收購該公司,但最終沒能成行。
去年追覓科技做出解決掃地機器人邊角清潔問題的機械臂外擴技術,而后搭載這一技術的掃地機器人產品成為行業爆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27日,追覓掃地機器人機械臂家族累計銷量已經突破50萬臺。
在這之前還有科沃斯、石頭科技分別做出的掃拖、吸塵二合一、LDS激光導航產品。中國的清潔電器頭部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遠超其他市場,競爭催生了一代代技術創新。
“中國的品牌優勢,首先還是快。”馬佳對記者表示,中國的掃地機器人產品,生命周期最長才18個月,每兩三年都有大的變化。目前iRobot沒有激光雷達導航產品,還是依靠視覺解決方案。在硬件迭代、算法更新落后于中國企業。“iRobot每年都推出新品,但它都是小修小改的方式。”
中國消費電子企業的全球化步伐是不斷加速的。
傳統的大家電企業如海信、海爾等,用了十年時間在全球市場取得了10%以上份額;中國手機企業如OPPO、小米等,用了5年的時間拿下北美之外的全球40%以上份額;掃地機器人等新興行業則僅用兩年時間,在北美之外的全球份額就超過了40%。
而且,中國清潔電器品牌在歐洲并非以低價取勝。物美價廉通常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的策略,但并非所有企業都喜歡這個標簽。
“對于企業來說,物美價廉其實是挺可惜的。”郭人杰對記者說。“你做便宜的東西,只會越做越便宜。你今天給他一個100歐的產品,他下次就會找你要95歐的產品,然后再找你要90歐的產品。”
沿著低價道路走下去,最后企業只能實現走量,而利潤非常微薄。清潔電器的中國市場,這一點已經比較明顯。在AWE期間,上述吸塵器代工企業的董事長希望,“大家不要同質化內卷,內卷下來誰都掙不到錢。”
低價競爭會令創新型企業陷入內耗:如果賺的錢不夠多,那還要不要堅定地投入研發?長期來看,低價和創新難以兼容。
近期,十余家企業參與簽署了《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清潔電器行業公平競爭自律公約》,以“推動行業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共同維護良好市場競爭秩序”。從去年開始,追覓科技表態堅決不參與價格戰,并且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力。在歐洲市場,追覓科技、石頭科技等的產品價格能夠比肩iRobot。郭人杰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高比例的研發投入,確保我們有能力研發最具創新力的技術、推出最具競爭力的高端產品,去支持更高的經營利潤,再反哺研發投入。”
洗衣機、電視機等產品已經發展了數十年時間,很難依靠技術去引領和超越,而掃地機器人等智能清潔電器則是新興類目。據郭人杰觀察,歐洲消費者追求具備創新突破性的產品,而非簡單低價。
馬佳也認為,性價比的策略已經過時,未來是拼技術的時代。
“中國已經有熱烘干、自動清洗抹布、上下水嵌入式的掃地機,帶仿生機械臂的掃地機器人也已經上市了。”馬佳說:“這些技術都是一件件的武器,要拿到全球市場上去拼的。這些技術儲備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外國品牌是望塵莫及的。”
產業鏈全球化
中國清潔電器品牌全球化的同時,生產制造環節的外遷也發生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國一度是美國清潔產品主要來源地。現在,在東南亞諸國正在形成一條與中國本土并行的制造鏈條。
2018年之前,iRobot的代工業務就在中國大陸。它目前還是美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第一大企業。2018年之后,它著手將其制造環節遷移到了馬來西亞。戴森在中國的中高端市場占據優勢地位,它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自己的制造基地,在中國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均有合作的代工企業。
越南更是成為中國清潔電器企業的聚集區。
幾乎與iRobot同期,萊克電氣、寧波富佳、德昌電機、誠河清潔設備公司等國內企業,逐步在越南投資建廠。萊克電氣、寧波富佳等都是業內重要的代工企業,代工品牌包括伊萊克斯、戴森、史丹利百得等。
在這樣的產業轉移過程中,越南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吸塵器產業聚集區。同樣的,中國的海爾、奧克斯等企業將其空調產能轉移泰國,使后者成為僅次于中國的空調制造中心。
東南亞地區越來越成為重要的出口地。比如,美國自越南進口的吸塵器份額從2020年的12.5%躍升至2022年的24.8%。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越南很大部分清潔電器的出口,背后是一大批中國企業。
歐洲未來可能成為中國清潔電器企業全球化的另一個重要制造中心。近年來,中國已經有一批科技制造企業投資歐洲。2021年,為了擴大歐洲市場優勢,擴大全球生產力,OPPO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開設工廠。去年12月,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建設生產基地。隨著當地制造生態的培育,不排除中國清潔電器企業在歐洲設廠。
對于目前在歐洲逐漸成為市場頭部的中國清潔電器企業來說,除了市場營銷渠道,生產制造的本地化,或者近本地化會是全球化不可能避免的環節。
當下,從產業生態的完備性來看,無論是東南亞各國,還是歐洲,還不能與中國相比。
“蘇州可能供應了全球70%的清潔電器生產。”郭人杰對第一財經表示,商業上的成功和產業上的實現,很多時候來自于供應鏈的整合程度、反應的速度。這些統一構建了追覓科技、石頭科技等中國企業的優勢。
在蘇州及長三角地區,追覓科技幾乎可以找到生產所需的全部部件。長三角完備的產業生態,又依托中國經濟體量和工業能力,這對于越南、馬來西亞,以及歐洲等地區的清潔電器生態來說,幾乎是難以復制的生態優勢。
“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的龍頭,還是擁有龐大的規模和多元化的產業基礎。尤其最近幾年,我覺得中國的產業鏈完成了技術升級和自動化生產。”郭人杰表示。據他觀察,轉到東南亞的企業,目前主要是代工環節,自主品牌的工廠轉出去的比較少。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1333-0.html中國清潔電器品牌產業鏈全球化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