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以“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為核心定位,不僅明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實踐部署,更在政黨治理、現代化比較、制度變遷、社會發展、民族復興五個維度實現理論深化與認知突破——既延續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歷史邏輯,又精準回應百年變局下的時代命題。宣講家網評論欄目特別策劃系列評論,緊扣上述五個維度,從學理化建構視角解析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層意義,為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規律提供核心密鑰。此為系列評論第二期。
現代化是全球發展的共同命題,但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五力躍升”“新質生產力”“制度型開放”等創新部署,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完整范式,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的多維度超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選擇。
動力范式超越:從“資本驅動”到“創新引領”的本質轉換
西方現代化以“資本擴張”為核心動力,必然導致“技術壟斷”與“兩極分化”。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起“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范式,實現了動力機制的本質轉換。
這種轉換體現在三個層面:其一,動力來源從“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2024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18%,預計未來十年新興產業新增規模將相當于“再造一個高技術產業”;其二,創新主體從“少數精英”轉向“系統協同”,通過“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產業轉化”鏈條,避免了西方“產學研脫節”的困境;其三,價值導向從“資本增值”轉向“人民受益”,將科技進步與“高質量充分就業”“公共服務升級”直接掛鉤,如“人工智能+”行動既追求技術突破,更注重民生賦能。
實踐表明,中國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躍升,源于創新體系的系統性支撐,這種模式不同于西方企業的技術壁壘策略,實現了技術普惠與產業升級的雙贏。這種動力范式的超越,破解了“現代化動力與公平失衡”的西方困境,為后發國家提供了“創新驅動與民生改善同步推進”的新路徑。

這是2025年10月3日拍攝的重慶湖廣會館及其周邊城市風光(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開放形態超越:從“依附融入”到“制度引領”的層次升級
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開放本質上是“中心—邊緣”的依附性開放,發展中國家往往陷入“技術鎖定”與“產業低端”的陷阱。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實現了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到“制度規則型開放”的升級,構建起“雙向賦能”的開放新格局。
這種升級體現在:其一,開放邏輯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引領”,在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等領域與國際高標準對接的同時,推動“一帶一路”規則創新,如中歐班列的“一單到底”通關模式被多國采納;其二,開放內容從“貿易為主”轉向“雙向投資并重”,既擴大市場準入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又支持企業海外布局建立自主產業鏈,2024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達34.6%;其三,開放效能從“經濟增長”轉向“制度完善”,通過開放倒逼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如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因制度型開放加速推進。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穩定錨”和“動力源”的時代擔當。這種開放形態的創新性超越,突破了西方長期主導的不平等開放格局,為發展中國家探索“自主開放、平等合作”的發展路徑提供了具有實踐價值的參照范式。
發展均衡性超越:從“兩極分化”到“共同富裕”的價值重構
“兩極分化”是西方現代化的固有頑疾。截至2025年,美國最富有的0.1%家庭所擁有的財富,已經超過了最底層50%家庭財富總和的4.6倍,深刻印證了其發展的非均衡性。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作為核心目標,構建起“協調發展—共享成果”的均衡范式。
這種重構體現在:其一,區域均衡上,通過“四大戰略疊加效應”破解“中心—邊緣”失衡,發揮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增長極作用的同時,推動中西部特色產業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其二,城鄉均衡上,以“農業農村現代化”補短板,通過“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已降至2.34:1;其三,群體均衡上,實施“擴中提低”行動,通過稅收調節、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手段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到2035年現在4億中等收入群體會增加到8億,6億的低收入群體會減半,內需消費能力將大大提高。
事實證明,中國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注重均衡發展,鄉村振興與城市升級同步推進的實踐,為發展中國家避免兩極分化提供了有益借鑒。這種均衡性超越,重塑了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將“人的全面發展”而非“資本的無限增值”作為核心追求,豐富了人類現代化的內涵。
作者 | 周峰 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 | 王靜靜
校對 | 翟婧
審核 | 于川、張凌潔
監審 | 彭亞南、劉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35651-0.html【理響中國】從“現代化比較”維度透視二十屆四中全會深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全會熱詞丨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