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行政區劃圖。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邱愛荃 從“特斯拉速度”到“波音速度”,為企服務“更便捷”;從“千企一面”到“按需定制”,惠企政策“更精準”;從“企業跑腿”到“數據跑路”,發展環境“更數智”……7月25日,首屆中國(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案例發布會在滬舉行,60件“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典型案例脫穎而出,為上海率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珍貴的“微觀樣本”。
“以優良營商環境助力各類企業更好在上海投資興業,不僅關乎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提升,更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迫切需要。”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在致辭時表示,本次發布的案例既是上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全景縮影,也是各領域、各區域勇于創新、務實擔當的集中體現,還是商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
據介紹,本次活動征集到的案例數量和質量均達到較高水平。440余件案例覆蓋市、區、街鎮、企業、高校、園區等各類申報主體,其中既有“市區條塊”聯動、凝聚多方智慧的群策群力,也有扎根基層一線、自下而上的創新實踐。同時,對標《8.0版方案》提出的五大方面任務,案例基本實現全覆蓋,其中涌現出一大批首創性、突破性、示范性的生動實踐,企業感受和社會評價明顯提升,勾勒出一幅申城各界優化營商環境的“全景畫”。
自2018年以來,上海連續八年迭代更新實施八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迄今累計實施1200余項任務舉措,以世行對標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各領域各區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上海每千人擁有企業117戶,排名全國第一。世界銀行今年發布的中國企業調查數據顯示,在涉及營商環境的59項測評點中,上海有22項達到全球最優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成果獲得國際認可。
深化世界銀行對標改革,體現“改革高度”。包括營商環境在內,上海推進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此次申報案例中,有不少是直接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成熟度(BR)評估體系。上海市住建委推動“建筑師負責制全面落地”。作為一種國際通行模式,之前依托改革試點,打造了造浦東美術館等標桿項目。2025年,全國首部專項地方性法規《上海市推進浦東新區實施建筑師負責制若干規定》正式實施,標志著改革邁向法治化落地新階段。上海市稅務局對標世行的“完善行政爭議解決機制”,推動設立全國首個稅務審判庭、制定首個稅務行政復議簡易程序。2024年稅務審判庭設立以來,全市稅務部門應對行政訴訟150余件。
優化為企整體服務,聚焦“企業感受度”。“改革措施千萬條 企業感受第一條”。優化營商環境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市數據局聯合推出惠企政策服務“隨申兌”平臺,市級部門推出158項“免申即享”服務,企業服務量超270萬次,盡力消除政策實施與企業實際感受之間的“溫差”。上海市發改委、市司法局聯合推出“一份信用報告替代一摞證明”改革,迄今已開具專用信用報告4.6萬份、替代證明約132萬份,相關政策措施已在全國多地復制推廣。閔行區打造“閔企連廊”企業服務平臺,秉持“為用戶認知減負”原則,提供政策申請、受理、審核、公示、撥付等一站式服務,累計惠及逾兩千家企業,助力惠企政策“無感兌現”。
優化涉企監管檢查,闡釋“治理精度”。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為解決企業反映的“多頭檢查、重復檢查、隨意檢查”等問題,全面應用“檢查碼”,實現無碼不檢查、檢查必亮碼、查后可評價。面對演藝行業涌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空間,黃浦區首創“劇本庫”智能比對審核模式,推出“聯排預審”、初創劇本審看、票務“黑白名單”等舉措,打造一流“文化營商環境”。普陀區強化市場監管領域數據賦能,構建“精準畫像、分類施策、共治共享”的差異化監管體系,實現監管效能與企業獲得感的雙向提升。嘉定區馬陸鎮推出以信用為基礎的“一體化監管服務”模式,通過梳理整合執法事項形成“一行業一清單”,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
夯實營商基層基礎,折射“服務溫度”。上海聚焦重點領域和細分賽道的全周期、全鏈條,定制營商環境“一業一方案”,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城市競爭力。徐匯區支持科創企業突破傳統質押模式,發行“十四五”期間上海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實現無形資產有形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虹口區首創“預授信測額+極速放款”企業融資服務舉措,對重點園區(樓宇)入駐企業提供“秒貸”服務,覆蓋77家重點園區(樓宇)、4900余家企業。長寧區華陽路街道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推動商務樓宇更新、打造低成本科創空間,累計釋放約10萬平方米高質量科創載體,吸引科創人才集聚硅巷。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凝聚“社會參與度”。俗話說:“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需要社會多元參與,政府部門與企業、商協會、媒體、智庫、專業服務機構等社會各界同向而行、同頻共振,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先后成立上海市外資企業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上海市外資企業標準化協作平臺,召開首場“電商平臺與外資企業對接圓桌會議”,深耕外企權益保護、持續推動政企溝通。靜安區連續多年實施“全球服務商計劃”,目前全球服務商數量已超百家,遍布法律、咨詢、金融、人力等專業領域,為中企出海提供有力支撐。上海農商銀行創新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身份核實、交易行為確認等金融服務場景,切實降低小微企業成本。浦發銀行在業內首推一站式租機支付服務,有效解決來滬外籍人士手機終端“水土不服”的障礙,成為展示上海金融服務國際化水平的窗口。
自2024年9月啟動征集以來,共征集到各類主體申報的440余件案例。經專家評審并報主管部門審定,遴選出市級部門、區級政府、街鎮三個組別的“十佳創新實踐案例”以及30個“優秀創新實踐案例”。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22971-0.html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上海樣本”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浦東新區全國首創“一業一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