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道,針對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對半導體行業加征關稅一事,《芯片戰爭》作者米勒近日發表文章指出,此舉可能不僅無法實現“美國制造”的目標,反而會加速企業將生產轉移至海外。
美國每年進口約300億美元芯片,主要來自東南亞。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已將大量勞動密集型的封裝測試產業遷至亞洲,本土幾乎不再具備相關產能。若對半導體加征關稅,企業可能選擇將整個生產流程轉移至海外,以規避成本增加的影響。
美國政府正考慮對終端設備及零部件中的外國芯片價值征收關稅。然而,米勒表示,目前中國臺灣和韓國生產的芯片在數量和質量上難以替代,而新建晶圓廠需耗費多年時間。如果針對所有外國芯片征收零部件關稅,將等同于對所有電子產品大幅加稅,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
此外,美國政府希望限制中國芯片的使用,但若對包括中國臺灣在內的地區加征關稅,雖可能促使臺積電等企業在美投資,但短期內難以彌補制造能力的不足。米勒還指出,部分關鍵半導體設備僅由日本或荷蘭的單一企業生產,若對這些設備加征關稅,反而會提高美國本土芯片生產成本,削弱競爭力。
米勒建議,美國應與中國臺灣、韓國、日本及歐洲合作,消除非貿易壁壘,共同建立多元化的全球芯片供應鏈,而非單方面采取關稅措施。他認為,廣泛征收關稅不僅無法實現芯片自給自足,還將付出高昂代價,甚至影響美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146985-0.html美國擬對半導體加征關稅,專家警告或適得其反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傳音控股2024年營收增長,非洲市場表現亮眼
下一篇: 華勤技術2024年營收破千億,AI+新質生產力驅動增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