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國移動研究院官方發布消息,近日,中國移動、中興通訊、是德科技三家共同聯合完成國內首次運營商NR-NTN低軌衛星實驗室模擬驗證,支持手機衛星寬帶業務。中國移動研究院表示,本次實驗室測試驗證,基于3GPP R17 NR-NTN標準,使用了銀河航天“小蜘蛛”低軌寬帶試驗星座真實星歷數據,采用S波段用戶鏈路與Q/V頻段饋電鏈路的全鏈路配置,成功驗證了NR-NTN透明轉發和星上再生兩種基本組網模式下的手機直連低軌衛星的技術可行性,實現了端到端全鏈路貫通及數據傳輸驗證。實測,透明轉發模式下5MHz帶寬下用戶下載速率可達5.1Mbps,最大環回時延15ms,性能基本符合預期。此前,中國移動已于2022年8月、2023年6月分別完成了全球首個運營商5G IoT-NTN技術外場驗證以及我國首款5G IoT-NTN手機終端直連衛星實驗室驗證,能夠支持雙向語音對講和文字消息。中國移動表示,相比于此前IoT-NTN僅支持雙向語音對講、短信等窄帶業務能力,NR-NTN可為大眾手機及行業終端用戶提供手機衛星寬帶業務。據了解,目前手機直連衛星技術大致可分為三種技術路線,第一種是美國創業公司Lynk Global與AST SpaceMobile的技術路線:現網存量手機直連——普通手機不做任何改動,直接使用地面蜂窩頻段,所有技術問題均由衛星上解決;第二種——采用專用的頻段和通信協議,手機需要定制,如傳統衛星電話模式的銥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海事衛星(Inmarsat)、天通一號等,華為Mate60系列衛星通話依托于天通一號衛星系統實現,也屬于這種,馬斯克的星鏈雖與傳統衛星電話不同,但采用的是私有通信協議;第三種——采用3GPP標準化組織的標準頻段,如3GPP R17標準中的5G NTN。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國內另一家運營商中國電信還上線了開通費用10元每月的“手機直連衛星 ”套餐(含2分鐘通話,不訂購最低通話包月的200元50分鐘的套餐下,基礎費用為國內通話9元/分鐘,發短信5元/條且接收免費),進一步降低了手機直連衛星的用戶門檻。此外,自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后,2020年9月曾有一家代號為“GW”的中國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遞交頻譜分配檔案,計劃發射12992顆衛星。后2021年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星網”)成立,被指GW即為該公司,該公司成立之前,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2021年3月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曾表示:“我們正在規劃和研制空間互聯網衛星,并發射了試驗衛星,國家還將組建成立‘國網’公司,專門負責統籌空間互聯網建設的規劃與運營”。今年7月,長征二號丙/遠征一號S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有機構表示標志著我國衛星互聯網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還有機構稱中國星網正式進入建設階段。隨著此次華為新手機的商用推動、其他終端品牌的聯合技術驗證推動,中國衛星通信及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有望進一步加速蓬勃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