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強智駕核彈,引爆了。
華為ADS 3.0,純血端到端,直接拉通了所有場景的高階智駕能力。
官方和各個三方媒體測試視頻一經公布,引發了熱議。
從門到門、從停車場到停車場、從P檔到P檔…你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形容體驗。
但準確的是這句:
坐上來,自己動。
ADS 3.0,什么樣的體驗?
華為ADS 3.0留給用戶僅剩不多的“體力勞動”,大概就是開啟智駕時,手指按一下方向盤按鈕:
△ 實測來自華為官方,下同
這就說到ADS 3.0的第一個亮點:開啟條件不挑場景,可以從地庫車位、路邊臨時停車等等狀態下直接起步。
第二個亮點,是ADS 3.0可以自己過閘機!
測試中是一個酒店地下車庫的閘機,是否加入華為自動泊車的眾包地圖還不清楚,但僅從感知和規控能力來看,ADS 3.0已經具備了自動過收費站的基礎。
上面的場景,是ADS從車位出來。反過來到另一個車位,提樣同樣絲滑,下地庫、過閘機、自主泊車的幾個功能無縫銜接:
而停的這個車位,可以是一個預先選好、系統記憶的固定車位,也可以系統臨時找車位:
△ 實測來自旌旗SignalFlag,下同
如果你有急事,還可以直接下車,讓ADS 3.0自己去停車(代客泊車):
啟動和泊車,ADS 3.0自己動,路上行駛的場景,同樣不需要你動手。
常規簡單路況不看,只看幾個難的場景。
首先是在路上突遇暴雨天氣,ADS 3.0功能一切正常,沒有突然降級或退出:
面對鬼探頭,ADS 3.0能夠及時避讓或剎停,而且測試中還是一個右轉場景:
△ 實測來自六里屯X光
其實“避讓”這個動作背后,還有“博弈”的過程,比如下面的場景,一條不規則小路轉彎處,一輛對向來車突然出現擋住了去路:
△ 實測來自旌旗SignalFlag,下同
一般的人類司機,極大可能會剎停,但ADS 3.0避讓同時安全的通過了,緊貼墻壁但沒有任何剮蹭。
因為系統對環境的感知能精準到cm級,自然比人類目測準確得多。
說到精準,前面不是展示了過地庫閘機的場景,實際上,這個場地十分狹窄,內部道路到閘機口幾乎是一個直角彎,ADS 3.0會自己前后倒車好幾把,找到合適的通行路線:
再說一個宏觀數據給大家參考,搭載在享界S9上交付的ADS 3.0,在普通城市道路大概能做到100公里左右接管一次。
而之前ADS 2.0已經有了大量的用戶實測,可能三四十公里的路就會有3-4次接管。
除了絕對能力的提升,ADS 3.0的“核彈”威力,還體現在全球首次實現車位到車位的智駕體驗。
L2+量產智駕產品多如牛毛,城市NOA、高速NOA、記憶泊車、代客泊車等等各種功能,以前任何一款產品上的體驗都是分割的。
比如高速NOA只能覆蓋從收費站到收費站,城市NOA進了小區,需要用戶自己駕車尋找車位,再手動開始自動泊車功能…
華為把所有功能融合在一起,體驗上是質的飛躍。
而背后,是ADS 3.0技術體系,完爆了之前的所有系統。
ADS3.0,先進在哪里
不說別的,就和去年靠“民間小視頻”火起來的ADS 2.0相比,3.0都是天壤之別。
核心的技術創新,是華為從以往模塊化、規則主導的自動駕駛,轉向了端到端的自動駕駛。
意思是從數據輸入端,直接到行車軌跡輸出端,只用一個AI模型替代以往感知、決策、規控等等多個模塊。
好處有二,首先是一整個大模型,能力上限很高,能在訓練過程生產生基本的認知理解場景的能力。
二是AI大模型完全由數據驅動,你給它什么樣的成熟駕駛行為訓練,就能得到什么樣的AI司機。
所以端到端能做到駕駛行為的“擬人化”,不受僵硬刻板規則的束縛,極大提升體驗。
華為ADS 3.0的系統結構之前介紹過,屬于現在較常見的“兩段式”端到端結構,基于少量人工規則+端到端模型,并逐漸減少人工規則的數量。
主要包括GOD(感知網絡)和PDP。感知引入GOD(占用網絡)和PCR(道路拓撲推理)網絡,現在開始進入場景理解階段,構成了GOD大網。
而PDP(預測決策規控)網絡,實現了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這使得決策和規劃更加類人化,行駛軌跡更接近人類駕駛,通行效率更高,據說復雜路口通過率超過96%。
直觀的理解:以前的智駕是“if else”的模式,規則全靠手寫,但你也能想到程序員是不可能窮盡所有場景狀況,所以規則之外碰到一點變化就應付不了。
而端到端就像一個真正的司機,和人類一樣,靠傳感器輸入的數據去理解認知路上的一切目標場景,只要訓練數據到位,就能解鎖和人類一樣的駕駛能力。
所以端到端的優勢是以往自動駕駛比不了的,體驗上限高、各種能力無縫融合只是基礎的,更重要的是端到端天生就是無圖的,功能落地不需要“開城”驗證這一步。
真正有路就能開。
有意思的是,余承東在ADS 2.0時一句“遙遙領先”成了全民熱梗。
ADS 3.0能力進化,余承東的用詞也變成了遙遙領先2.0:遠遠超越。
智駕“核彈”,威力怎么樣?
ADS 3.0量產帶來的影響,首先是給行業“擠水”。
享界S9的智駕實測曝光后,從媒體到普通用戶,幾乎沒有人質疑華為的能力。
因為這是端到端技術本質決定的。只要是真的端到端,測試Demo幾乎不存在“特調”,因為“黑盒”、一個大模型不支持以往那種細致復雜的調參,也確實沒必要。
展現出來的就是真實的,這也是為什么從來沒人在封閉場地中測端到端,所有玩家都是在開放道路上競爭。
所以今后不敢在公開道路開放體驗,靠前期反復調試、后期瘋狂剪輯出來的“0接管”小視頻,“含金量”直接被清零,證明不了實力了。
其次,華為重新劃分智駕能力高低。
去年把開城數量多少、開城速度快慢作為智駕頭部玩家競爭的核心。但ADS 3.0量產,直接爆破了這一套標準。
現在金字塔尖的水平是:有路就能開,而且把泊車、高速、城市所有功能該統一在一個AI大模型之下,功能上無縫融合銜接。
上車端到端,但功能沒融合的產品,昨天還是領跑,今天已近變成第二。而標配高速NOA,年底開放無圖城市NOA功能,成了高階智駕的“及格線”。
后,華為ADS 3.0 8月份率先搭載享界S9交付,9月就會依次推送其他幾“界”以及Hi合作模式的幾款車型。
這些車企也借助華為,實現了智能化的“一步登天”。
換句話說,現在還在糾結是否自研,或者還在嘗試自研的找主機廠,做決定、出結果的窗口期,被壓縮的更窄了。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105769-0.html華為投入智駕核彈!從車位到車位全程不接管 網友:友商只能夢里追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