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文丨羅弋
出品丨消費最前線
前幾日,羅永浩一出“數字分身”直播讓618都略顯安靜的帶貨界終于有了絲水花。
據悉,數字人“羅永浩”在百度優選上的直播首秀,相比真人毫不遜色,甚至還略勝一籌。
其GMV突破5500萬元,在線觀看人次超1300萬,比羅永浩5月份的一場直播用戶人均觀看時長增加了30%,而且僅用26分鐘GMV便超越了真人一小時的帶貨成績。
如果從2021年,元宇宙登場,帶火“虛擬數字人”時代算起,這一賽道至今已經成長了四年。一開始,數字人、虛擬主播還時不時引起群嘲,今時不同往日,在羅永浩之前,就有一些報告親自為數字人“認證”。
比如《2025年虛擬數字人行業報告》顯示,2024年百度優選數字人直播GMV同比增長11倍,部分品牌通過數字人實現轉化率提升50%、汽車直播間試駕率翻3倍的效果。艾媒咨詢顯示,虛擬數字人直播滲透率已突破60%,成為推動電商發展的動力之一。
讓“數字分身”賣貨,自己則怡然自樂,目前是羅永浩大力推崇數字人直播的一大賣點之一。但這個美好的愿望真的能實現嗎?
羅永浩“急需”新流量
有意思的是,這不是羅永浩第一次與數字人主播較量。
早在2022年,“每日經濟新聞”上就報道了一篇文章《頭部虛擬主播帶貨,銷量不及羅永浩零頭》,彼時正是各類虛擬偶像風頭正盛的時候,從帶貨數據上來看,頭部虛擬主播“我不是白吃”三個月來的抖音直播累計銷售額達1088.99萬元,關聯直播37場。
但當時身為抖音頭部的羅永浩,同時期直播累計銷售額9.15億元,關聯直播128場,對比高下立見。時隔三年,羅永浩親自“化身”數字人,這場遠超真人成績的直播真的再次印證了數字主播的可行性嗎?
細究起來,其實未必。
首先,當前數字人帶貨的空間恐怕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頭豹研究院一份報告顯示,在日常流量的情景下,虛擬主播在直播間應用后的前三天,銷售額的確能達到真人直播的150%-200%,但是3天后的銷售額,則會迅速回落并穩定在真人直播間的10%-30%。
其次,在虛擬主播盛行的年代,主播本身的影響比重并不大,公開資料顯示,虛擬主播自身在流量影響上其實只占了10%不到,反而是主播形象的IP、聲優、甚至是背后的“中之人”才是吸引流量的關鍵所在。
去年618,數字人直播就掀起過一陣浪潮。
彼時這一領域就深諳“明星效益”,所呈現出來的數字形象都是本身自帶流量的網紅企業家,比如董明珠、潔麗雅的“毛巾少爺”石展承等21位總裁數字人。艾媒咨詢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購買AI數字人類型中,高達42.23%的企業購買的AI數字人類型為數字名人。
時至今日,這一邏輯又換到羅永浩身上,與其說是羅永浩借助AI科技實現了躺贏,倒不如說,是數字人“借光”曾經的頭部主播光環與羅永浩多年的網紅效應,得以在直播間大放異彩。
然而,有一點需要注意,羅永浩的流量效益能一直“庇佑”數字人嗎?這兩年,羅永浩的帶貨能力肉眼可見地下降,在經歷現實版“真還傳”后,反復的退網、創業、回歸、頻繁變換直播平臺……已然讓其在帶貨的地位大不如前。
從“交個朋友”的財報中也可以窺見。
數據顯示,2022年交個朋友的GMV超70億元,2023年GMV同比增長71%至120億元;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GMV增速明顯下滑,上半年同比增長只有18%2024年全年,交個朋友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1.6%;調整后凈利潤同比下降32.4%。
這一期間,曾經宣告要退網創業的羅永浩并非真的不在,甚至在2024年雙十一期間,羅永浩本人親自坐鎮直播間的頻率幾乎接近滿勤。時至今日,羅永浩的流量焦慮日益明顯,去年,俞敏洪與董宇輝鬧上熱搜時,羅永浩在直播間不止一次調侃老東家。
這一舉動引起不少網友吐槽,2024年8月8日,羅永浩專門在微博發布長文回應。
或許正是因為羅永浩熱度不復從前,交個朋友才把下一步的目光投向數字人。去年,交個朋友全年呈現一個矛盾:其收入明明還在增長,但利潤卻開始急速收縮。剖析其成本激增的背后,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上漲45%至4.2億元,主要用于頭部主播簽約費與流量采買。
2024年,直播電商行業整體GMV增速從2023年的42%下降至27%,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用戶日均觀看時長首次出現負增長,約為-3.2%。在頭部主播失去魅力、流量采買越來越高的背景下,交個朋友感受到了壓力。
數字人的出現,仿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在成本、人才、流量上的緊張,可遺憾的是,盡管頭部主播流量在一點點消逝,數字主播登場依然需要依賴他的知名度,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似乎形成了一個流量怪圈。
“李佳琦”們為什么不用數字人?
事實上,在羅永浩之前,一些大主播與頭部MCN機構就與數字人結下了淵源。
比如2023年 7月,淘寶頭部主播烈兒寶貝與數字人“烈兒寶貝”同臺直播;2023年 8月,謙尋公布AI數字人直播業務;2024年2月,AI數字人YOOKI入駐淘寶直播;2024年6月,美腕上線數字人直播。
只不過,這些探索在喧囂的帶貨賽道里一掠而過,基本沒留下太大的價值。
尤其是李佳琦的美腕,這家MCN機構在發力數字人主播時,既沒有像烈兒寶貝一樣讓真人與數字人同臺,也沒有像交個朋友那樣直接“分身”大主播,而是跳過李佳琦這個流量招牌,轉而重新塑造一個新形象。
2024年618期間,美腕的數字人主播“一一”完成了三場直播,主要集中在早上九點半和中午十一點這兩個高峰時段。從數據來看,九點半的直播場觀量為6.1萬,中午場的觀看量分別達到21.3萬和86.8萬。
這點流量與李佳琦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一個令人不解的問題浮現出來:相對于交個朋友,美腕為什么選擇越過李佳琦這個現成的流量IP,反而在新賽道重新開始?這一問題的答案里,或許隱藏著數字人主播在直播帶貨行業的真實命運。
不可否認,數字人直播的確為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效率提升,特別是在三個層面:時間價值的幾何級增長、成本結構的顛覆性優化、內容生產的工業化躍遷。但撇開這些因素,從大主播本人、消費者、整個直播市場來看,數字人的優勢乏善可陳。
先看主播層面。
去年至今,多位頭部主播主動或者被動停播。平臺去大主播化、MCN解綁單一人物、頭部主播低調行事……共同組成當前直播帶貨新生態,李佳琦這類現象級主播,其個人言行與MCN的綁定程度已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將IP形象分散到數字人身上,這不僅不符合李佳琦現階段“謹慎”的發展路徑,未來出現風波的責任主體也很難扯清。
再看消費者層面。
這兩年,直播帶貨界塌房無數,消費者對真人主播帶貨的信任感尚且在逐年下降,何況是虛擬主播,知乎上有組數據:從2020年到2025,消費者對直播電商的信任度一路自72%驟降至43%。
盡管沒有確切的數據來測試消費者對數字主播的具體態度,但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披露“智能客服”相關投訴6969件,同比增長56.3%,反應慢、說廢話、處理效率低、缺乏情緒價值……成了AI客服淪陷的重災區。
羅永浩這場直播,作為技術方的百度已經竭盡所能去呈現一個數字主播的“生命力”,累計用AI生成9.7萬字劇本式講解內容,完成8300個動作設計,調用知識庫1.3萬次。但不是每家MCN背后都有如此強大的技術支撐。
一旦技術無法達標,數字人的帶貨能力就會大幅度下降,比如美腕旗下的數字主播在內容呈現和商品推薦上都遠不如真人,數據顯示,美腕“一一”一場直播上架的商品數量約為130個。
雖然覆蓋食品飲料、數碼電器、日用百貨等多個品類,但在商品豐富度上仍不及真人直播間。而“商品豐富程度”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據悉,當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中,產品質量占比34.69%、產品優惠力度占比32.80%、商品豐富度占比30.61%。
最后是整個直播行業。
目前,數字主播是否能順利融入直播帶貨生態還是一個問題,至少視頻號,抖音、快手等平臺對數字人的態度耐人尋味,去年,幾大主流帶貨平臺紛紛發布對AI帶貨的相關治理聲明,其中,視頻號對虛擬主播的反應尤為保守。
理由也很充分:平臺用戶整體年紀偏大,這一消費群體對數字人的辨別能力偏弱,往后銀發群體的消費能力越強,行業對虛擬主播的管控應該就越大。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2年6月的25.8%提升至33.3%,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達1.57億人,老年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為69.8%。
綜上所述,AI帶貨前途未卜,比起羅永浩,李佳琦們只是選擇了一個相對穩妥的路徑。
“全民主播夢”要被AI截胡了?
大約從2019年前后,網紅、主播就成了這一屆年輕人的理想職業,這一理想甚至至今都沒有消亡,雖然互聯網風口早已過去,但心向這一行業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為8.33億,同比增長1737萬,占網民總數的75.2%,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其中,職業主播規模達3880萬,同比增長1.5倍。
數字人主播的出現,會不會對年輕人的“主播夢”造成巨大沖擊?
從當前一些MCN機構的反應來看,產生沖擊是必然的。艾媒咨詢數據顯示,42.86%的企業表示使用AI數字人后經營成本降低了20%-30%,42.55%的企業表示經營成本降低了10%-20%。
降本,對于身處直播帶貨后時代的MCN機構而言,誘惑力不言而喻。
畢竟克勞銳調研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實現營收、利潤雙漲的MCN機構不足10%。市場競爭激烈,機構經營壓力較大,2024年,61.4%的機構表示,尋找新的增長業務比較難;60.3%的機構認為,同領域的競爭對手在持續增加。
數字人本身的未來,也在各種外部環境的鋪墊下逐漸變得光明。
《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預測,到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3億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超過3500億元。
單看百度,百度在不放棄電商的同時,把電商的發展重點寄托在數字人身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累計超過10萬的商家在百度通過數字人直播,覆蓋電商、教育、醫生、法律等幾十個行業。
盡管如此,想繼續做主播的年輕人,其實也不用太悲觀。
雖然數字人正高調踏上帶貨道路,但相對于真人直播的靈活性、專業性,數字人顯然還差一大截。更有意思的是,百度為什么追捧數字人帶貨,科技濾鏡之外,一些現實因素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直播帶貨奔襲日久,百度似乎已“無人可用”。
當然,百度也不是沒有培養過真人主播。
去年8月30日,朱時茂在百度優選開啟直播帶貨首秀,陳佩斯到場助陣,二人合體開辟小品式帶貨新玩法,單場GMV破1300萬。同時,百度優選給出一組數據:2024年,商家入駐數同比提升594%,日均開播主播數增長682%,達人入駐數從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增長了624%。
只是,明星帶貨的生命周期有限,僅靠懷舊、情懷刺激消費也不是長久之計。
至于入駐達人方面,國內的主播數量雖然越來越多,實際上,優質主播卻很難發掘。《網絡主播新職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國內有1508萬人把網絡主播當成主業,預計到2025年,我國直播行業的人才缺口為1941.5萬人。
當抖音、快手忙著造神,淘寶、京東自帶電商基因,百度遲遲沒有迎來自己的頭部主播,數字人能否填補這一空白,答案并不是很明朗,而年輕人的“全民主播夢”,或許還能再堅持一下。
消費最前線,為您提供專業極致中立的商業觀察,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1-166256-0.html大主播玩數字“分身”,更像一場自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