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互聯網大廠離職后一步,是在小紅書上發全網通告嘛?
字節、騰訊、阿里、網易、京東……這些知名互聯網大廠企業文化或有不同,辦公地址各有差異,但這次,它們卻在互聯網上以整齊劃一的形態出現了。
在離職通告中,為常見的就是 PO 工牌, PO 離職證明, PO 園區大門。
善整活者,還會以表情包和橫幅添色。
工作是職場人生活的主旋律,離職發 “ 朋友圈 ” 紀念下,其實很正常。
只不過,這類內容似乎多到有點過頭了,由此衍生的花活都能湊出好幾個系列:
火速躥紅的大廠離職,儼然成為一個新賽道。
有自稱離職博主的,有談論離職博主賽道是否擁擠的,還有誕生了一批專門觀測離職博主的博主。
互聯網不缺賽道,懂科技的可以走科普賽道,對財經金融特了解的可以做財經賽道,即便只是特別能吃,也可以去吃播賽道,但大廠離職這個詞太垂也太小眾了,這真能成為一種有效的發財之道嘛?
我決定研究研究。
在研究是否能賺錢之前,需要弄清楚的是,為啥離職也能演變成賽道?
其實這事不難理解。
互聯網大廠就是打工人的 “ 耶路撒冷 ” ,自帶流量加成。
普通人對大廠薪資福利有向往,對大廠工作生活有窺視,而大廠員工離職后會邁入什么樣的生活?除了千篇一律的上班以外,人生是否會有另一個問答?也是無數職場人好奇的。
如此種種,讓這類內容往往閱讀不俗,猛一點的,甚至點贊能成千過萬。
有需求就有供給,一篇 “ 大廠拜拜,月薪 X 萬,還是決定不干了 ” 火了,互聯網人就會炮制百千篇同類型推文蓄勢待發。
那么,這些大廠離職員工在自媒體上生存的到底好不好呢?
我點開了這些 “ 離職推文 ” 背后的賬號。
賬號運營者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種,初窺門徑,雖然靠工牌火了一把,但很多人并沒有規范化運營的想法。
自媒體賬號更像他們的日記本,記錄自己離職后的生活。
離開大廠后,他們跟普通人沒差,繼續去下一家大廠打工的,出去旅游散心的,也有人正在困擾,下一份工作在哪。
有個前程序員小哥,沒事還會跑跑外賣。
但大廠之間,也確有不同。
字節離職員工,好像特別喜歡環游世界,給我一種 10 個離職員工 4 個在旅途中的感覺。
騰訊的離職博主,怎么都喜歡去香港重啟人生啊?
想想也是,畢竟騰訊總部在廣深,不少員工之前就讀于香港嘛。
第二種,進階嘗試,有意識的進入離職賽道,經營自己的賬號。
在這一階段,字節和阿里保持了卷王底色。
阿里的離職博主,特有運營的意識,講究打法,有人的主頁內容幾乎都以大廠為主題,也有人從發的第五篇推文開始,賬號欄目就已經基本設計好了。
有人在離職推文的底部,就宣告自己將通過自媒體創業,闡明自己的創業模式。
有人不但宣告,還會更進一步,進行社群引流。
對于這些博主而言,為常見的變現方式,是定位為職場博主,再通過面試輔導等變現。
阿里非常有特色的一點是,很多離博( 離職博主簡稱 )的變現選擇是勇闖義烏跟各種代工廠。
字節的離博,除了職場以外,比較常見的經營領域是旅游。別問,問就是環游世界,環游中國。
就離職推文的關注度而言,字節、騰訊、拼多多、阿里、華為的關注度都非常高,屬于第一梯隊。
尤其是字節的離職推文,點贊互動上千較為常見。
與之對比的是,同為互聯網大廠,有些離職推文比較常見的點贊互動值僅有一兩百左右。
那么,他們在自媒體上生存的到底好不好?
——抱歉,這不由一篇推文決定。
的確,當 “ 大廠 ” 、 “ 月薪 X 萬 ” 跟 “ 離職 ” 、 “ 裸辭 ” 以及 “ 自由 ” 這些詞放在一起的時候,天然會產生矛盾感,引發羨慕、共鳴與向往。
但流量上的成功是大廠標簽與算法所帶來的,而不是內容本身的成果。
所以,很多因為離職推文一炮而紅的博主,后續推文數據泯然眾人。
更別提慘淡的商業化數據了。
是的,雖然大廠離職這一關鍵詞有流量,但這一人設無法商業化。
據我觀察,那些真能以離職為起點,打開自己自媒體天地的賬號,都有著自己深入鉆研的某個領域,這也是第三類博主。
@Claire 茶仔,從字節離開以后進入了半導體,主頁雖然聊過離職,但以美妝護膚為主,筆記一口價已經賣到了 4500-5000 一條,每個月都有穩定的商業廣告。
還有從阿里裸辭的 @ 卷毛小狗,她所擅長的是手工領域,離職推文的流量甚至沒有平時流量多,同樣每個月固定有廣告投放。
更猛的還有阿里前女程序員 @ 小豆芽兒,在離職之前,她就憑借大廠女程序員 vlog 就已經收獲了不少粉絲,生活記錄也是超好恰飯的一個分區。
所以,即便是離職賽道,真正能賺到錢的還是那些有內容、有人設、有經營的博主,離職推文對于他們只是點綴。
自媒體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夠吸引這么多大廠離職人涌入呢?
互聯網大廠的高壓環境,不斷加速的工作節奏,總是需要提升和復盤,一方面意味著快速成長和世俗上的體面,一方面代表著永無寧日的生活。
什么叫永無寧日呢?
在@小豆芽兒 的離職推文里是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是 “ 頻繁的胸悶胸痛喘不上氣 ” ;在@庫爾勒香梨 的筆下,是高強度工作后回到家的疲憊和相顧無言;還有向上管理, PUA ,嫡系,摘果實等等。。。
與其從一個大廠跳到另一個大廠,去看其他環境是否能兼顧生活和工作。
也許成為一個自媒體博主,才是脫離班味簡單的途徑。
而且這活上限高,能做起來,回到每月 X 萬的收入完全沒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大廠這一身份就成一根救命稻草,每個人都想來抓一下。
但相信,很多離職博主已經深刻感受到了,賺錢哪有這么輕松?
作為一枚自媒體老司機,我也想小小提醒一下大家,如今的自媒體已經成為了一種行當。
你能想到的內容都有人在制作了,賽道擁擠,競爭激烈,其中不乏有毅力、有才華的人。
就連殺蟲整活這個賽道,都有人在做 ↓
對了,這位博主 @好奇五先生,也是大廠離職出來創業的。
其次,做自媒體根本沒有大家想得那么輕松。
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人天賦異稟,隨便寫寫也能一炮而紅,但對于絕大多數人,做自媒體跟上班沒差:每天琢磨選題,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研究市面上的爆款話術。
這樣的內容輸出,不是一兩周,而是以年為度量,寫作時間久了,后期根本想不到選題,愁到拽頭發。
憑借 “ 大廠、離職 ” 就能被算法臨幸,收獲成千上萬的點贊,這事的確令人頭暈目眩,能讓人誤以為自己站上了成功的起點。
但當你全力投入、認真產出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毫無動靜的粉絲數,個位數的互動,才是多數人的常態。
那一篇的火,只不過是煙火罷了。
是算法帶給你的錯覺。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7-95654-0.html大廠離職居然也成了流量密碼!這些年輕人賺到錢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