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遲魚經歷了兩次考研失敗。在無人托舉的情況下,她先工作積攢資金和人脈,而后奔赴瑞典攻讀人類學碩士。在北歐學習和生活期間,她發現這里藏著太多還未被充分挖掘的人文旅游資源。
同時,遲魚敏銳捕捉到北歐旅游市場的缺口:“北歐大部分旅游團安排的行程無法滿足人們對深度文旅體驗的需求。”于是她組建了一支12人團隊開啟北歐深度文旅體驗項目,并創建了自己的文旅品牌EXP指北指南。
為了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項目設置了三種體驗模式:一是農場沉浸式體驗;二是主題旅行團;三是私人定制線路。
服務模式上,他們采用“Host”理念,Host以朋友的身份陪伴游客,可以帶游客深度體驗當地生活,前往本地人下班常去的地方,安排去本地家庭住宿。
這種差異化體驗獲得了市場的青睞,項目啟動一年便營收百萬。
市場調研“三板斧”
為了解北歐文旅市場環境,目標客戶群體需求等,遲魚采用三種策略,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市場調研。
一是在社交平臺發布創業想法,收集大家的反饋。
比如,在剛起號時,遲魚發布了一條帖子,說明自己想要開展的體驗項目內容,并詢問是否有人愿意參加,此帖吸引了四組客人主動添加微信咨詢。
再比如,遲魚發布了團隊成員招募帖,并闡述了自身品牌理念,陸續收獲了50多條求職私信。
這些反饋讓她看到,有不少人愿意為她的創業項目付費,也有不少人愿意加入她的創業團隊,這使得她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更添信心。
二是結識資源豐富的本地生活者。
在這半年里,遲魚頻繁出入各類場所,不斷探索周邊優質的文旅體驗項目,積極與相關行業人員進行溝通。
幸運的是,她在此過程中找到了兩位投資人,他們不僅在資金上給予支持,還在她難以觸及的資源方面給予幫助。
在社交活動中,遲魚也收獲頗豐。
圣誕月,教授組織學生到他家中喝熱紅酒,遲魚借此契機認識了一位學姐。這位學姐已在北歐生活了十幾年,其丈夫是瑞典人,擁有豐富的當地資源。倆人一拍即合,學姐成為遲魚的合伙人。
另外,遲魚在哥本哈根奶茶店打工的朋友,帶她認識了奶茶店的老板娘,老板娘又把她引薦給丹麥的農場主。遲魚與農場主達成合作,成功推出丹麥的沉浸式農場體驗項目。
三是實操調研,推出小型體驗項目,邀請目標客戶參與,根據客戶反饋進行優化調整。
起初,他們設計了一些傳統的北歐旅行線路,這些線路都是在平臺上一搜就能找到的經典線路,但終沒有一條順利成型。
遲魚觀察到,北歐文旅市場競爭激烈,當前北歐有6621家旅行社,由華人經營的旅行社也不在少數,其中大型華人旅行社不超過5家,以提供B2B服務為主,中小型華人旅行社則超過了50家。部分旅行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業務主要集中在挪威和冰島。
然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絕大部分旅行社將客戶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讓客戶馬不停蹄地周轉于北歐各個城市的著名景點,進行“打卡式”觀光游覽。
這些成立較早的旅行社已開發出完整的著名景點線路資源和服務,遲魚如果選擇同一條路子,將毫無競爭力可言。
而且,部分客戶反映,他們不需要如此密集的行程,也不滿足于景點打卡,他們希望在跟團體驗經典特色項目的同時,能有自由行動的時間。
于是,遲魚抓住市場空白,聚焦差異化體驗:別人提供景點觀光,她就提供深度文化體驗;別人提供“保姆式服務”,她就提供“朋友式陪伴”;別人安排密集行程,她就給予客戶自由探索的機會。
以一周農場沉浸式體驗項目為例,遲魚要求農場主在一周當中為客戶提供兩項獨特的體驗項目,其余時間客戶可自主行動,或選擇繼續跟隨農場主體驗其日常生活,或自行安排其他活動。
項目初期,遲魚將目標客戶定位為18-40歲的華人群體。在項目落地開展后,她發現實際客戶以三十歲左右,有海外生活經歷的女性群體為主,且大部分接受過國際教育。
“可能和我們的宣傳渠道單一有關,目前我們只有一個宣傳渠道(小紅書)。”遲魚反思道。
但遲魚并不打算擴大受眾范圍。因為現有的客戶群體素質高、消費能力強,能夠滿足項目當前的運營需求。
遲魚也不計劃拓展宣傳渠道,而是選擇全心運營好小紅書。這是因為小紅書的用戶畫像囊括了她的目標客戶群體,運用好這一渠道就能保障他們每期旅行招滿客戶,還能吸引不少擁有當地旅游資源的人拋來橄欖枝。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海報和文案‘活人’感強。”當被問到在小紅書宣傳取得不錯效果的秘訣時,遲魚這么回答。
他們的宣傳沒有采用任何標準化的套路和模板,而是真實描繪體驗官的在地感受,充分表達對年輕人的關懷與共情。
一些合作者也被他們所宣傳的品牌理念吸引而來。例如,他們宣傳的“Host”理念,幫助他們成功找到了極光主題旅行團的本地住宿人家。
這家人表示,他們以前也想過旅行社合作,但那些旅行社一般要求盡量放低姿態為顧客服務,而遲魚的團隊理念讓他們感覺到被尊重,因此愿意開展合作。
遭遇四大“攔路虎”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遲魚在創業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挑戰。
文化差異是她面臨的首要難題。北歐人辦事效率低、規則性強且靈活性不足,這導致他們僅在當地注冊公司就花費了半年時間。
在北歐人的觀念里,客戶不是上帝,每個人都應平等相待。辦事人員不會為個別情況“破例”或“加速”。
而且,北歐人非常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時間較短且從不加班。他們認為,高效率往往需要犧牲員工個人時間。另外,與德國人因效率導向而注重規則不同,北歐人以安全感為導向遵守制度,他們討厭不確定性,通常寧可推遲項目,也要“確保沒問題”。
此外,簽證問題也曾給團隊帶來不少困擾。部分旅客遭遇中介欺騙,導致簽證辦理失敗,影響了出行計劃。這一狀況倒逼遲魚的團隊進行服務升級,將業務拓展至簽證辦理領域。
但許多國人以為北歐申根簽特別難辦理,轉而向中介尋求幫助。可國內的簽證中介魚龍混雜,“十個歐洲旅行申根簽被拒,8個是中介材料的問題。”遲魚無奈地說。
“高成本、低利潤”和線路開發不足則是當前大的難題。
公司的運營成本涵蓋交通、人工、景點門票、食宿等多方面。
其中,用人成本占比大。北歐工資水平高,比如,一期旅行會配備2個Host,每位Host一天至少支付300歐,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費用更高。
交通成本反而較低,因為他們的旅行模式偏重于深度體驗一個城市,免去了頻繁轉換城市所產生的交通費用。
初期定價較低則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以6~7人規模的一周主題旅行為例,每人收費1.5-2萬元,遠低于其他旅行團同等規模游3~4萬元的定價,一期旅行結束后,其成本和收入基本持平。
為改善這一狀況,團隊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縮減成員規模至6人,以降低人工成本;二是考慮提高定價,未來主題旅行定價提至2萬人民幣以上。
目前,團隊主要開發了瑞典和丹麥的旅行線路,對冰島、挪威、芬蘭的開發仍顯不足。而市場調研顯示,目標客戶群體對冰島和挪威的旅行線路格外向往。
基于此,團隊制定了明確的線路拓展計劃。未來一年,將把旅行線路拓展到5-6條,尤其加大對冰島和挪威旅行點的開發力度。
為了拓展線路,他們正積極與B端合作。
一方面,已經和一些NGO、NPO機構在進行合作。比如當前正在和深圳的一個創業組織談合作,有望推出創業主題旅行團。
一方面,嘗試跟一些北歐在地品牌方,或者是有北歐調性需求的品牌方尋求合作,共同進行品牌營銷策劃。比如,遲魚發現當地有一個生態村,其可持續概念做得十分出色,她準備開發利用這一資源。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7-168557-0.html兩次考研失敗后 她靠"反套路北歐游"年入百萬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那個土土的3C標 沒準是真正的賽博護身符
下一篇: “0元奶茶” 究竟是誰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