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電動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新能源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
在CLNB 2024(第九屆)新能源產業博覽會上,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安建指出,中國在全球光伏、風電、電動汽車供應鏈的中下游占據主導地位,清潔能源轉型將推動銅、鋰、鎳、鈷、石墨和稀土需求大幅增長。
王安建預計,到2040年電動汽車領域對鋰的需求量在73萬噸左右,到2050年的需求量在88萬噸左右。
CLNB新能源產業博覽會現場。圖片來源:SMM
持續強化節能減碳
“近50年,全球極端氣候事件超過1萬起,死亡人數高于200萬,經濟損失4.3萬億美元,每天平均損失約2億美元;近10年,冰川年均消融冰雪總量逾2980億噸,若海水繼續變暖,到本世紀末全球所有珊瑚礁都可能白化,約100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全球29.6%的人口無法持續獲得食物,11.7%的人口處于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約36億人生活在高度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
王安建指出,氣候變化造成每年約2310萬人流離失所;2030年后,氣候變化將導致增加約25萬人/年死亡。
因此,降低碳排放是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重要手段,而碳減排依賴于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2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約2.5%和3.9%,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預計降低約3.5%;而非化石能源消費的占比將達到18.9%左右。
進入2025年,這些目標將進一步強化,非化石能源消費的占比預計提升至20%左右,重點領域和行業的節能降碳改造預計將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和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盡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約束性指標。
《方案》指出,到2025年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39%左右。未來將通過加快建設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合理有序開發海上風電,促進海洋能規模化開發利用,推動分布式新能源開發利用;有序建設大型水電基地,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統籌推進氫能發展等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
清潔能源轉型推動資源需求增長
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需要特定關鍵礦產支撐,譬如地熱、風電、光伏等產業的發展均需要各自所需的特定關鍵礦產支撐。
“清潔能源轉型推動銅、鋰、鎳、鈷、石墨和稀土需求大幅增長”,王安建表示,除稀土外,鋰、鈷、鎳、銅、石墨在清潔能源技術中的需求占比超50%;電動汽車將成為鎳最大的消費領域;2040年前鈷的需求增長幅度低于其他電池金屬;2050年稀土元素需求將翻一番。
在關鍵礦產需求增長的同時,不同技術路線的發展也會對未來新能源礦產的需求造成不同的影響。例如,高鈣鈦礦將降低10%硅的需求,但增加45%的鉛需求;高砷化鎵將增加砷、鎵和銦的需求。
中國在全球光伏、風電、電動汽車供應鏈的中下游占據主導地位。非化石能源已成為能源系統增量主體,增量主要來自于光伏、風電。王安建還強調,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的高增長情景下所需的銅、鋰、鎳、鈷、石墨和稀土資源約占全球NZE(Net Zero Emissions,即“凈零排放”)情景的60%以上,這表明中國在全球新能源礦產需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對于電動汽車領域的關鍵礦產需求,王安建預計電動汽車領域2024年對銅、鎳、鋰、鈷的需求將分別在279萬噸、186萬噸、73萬噸、17萬噸左右,到2025年將分別為提升至312萬噸、163萬噸、88萬噸、20萬噸左右。
他認為,大宗礦產消費峰值期與關鍵礦產消費快速增長疊加,重要礦產資源需求將會維持一段時間的高位運行。
《方案》對有色金屬行業節能減碳也提出了要求。例如,優化有色金屬產能布局。嚴格落實電解鋁產能置換,從嚴控制銅、氧化鋁等冶煉新增產能,合理布局硅、鋰、鎂等行業新增產能。大力發展再生金屬產業。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改造。2024~2025年,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00萬噸。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91894-0.html清潔能源轉型推動新能源礦產需求大增,2050年電動汽車對鋰需求量或達88萬噸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