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加號后面幾乎可以是任何一個產業、行業,空間非常廣闊。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將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加快重塑產業生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兩會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明確指出要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過去一年,AI大模型的風靡全球,為人工智能實現產業落地再添了一把火。也就是說,央國企在推進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關鍵是要用好大模型,從而真正發揮“頭雁領航”的作用。在央視網《中國神氣局》兩會特別節目中,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聯合華為云盤古大模型的智能化實踐,為千行萬業的大模型應用之路提供了一個借鑒范本。
積累數據、構建模型
中油測井探索油氣行業智能化新路徑
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簡稱“中油測井”),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獨資的測井專業化技術公司,是典型的央國企。作為測井國家隊主力軍,中油測井持續推動信息數字技術與測井產業深度融合。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資產和關鍵生產要素。中油測井憑借多年積累,已建立了國內外最大的測井數據平臺,匯集了超過百萬井次的寶貴數據。這些數據不僅涵蓋了能源信息,還包括了油、氣、各類礦產、金屬、非金屬礦物以及煤炭等多種資源信息。
節目中,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周軍說,通過深度挖掘這些跨越百年、價值密集的數據,中油測井能夠充分發掘其潛在價值,為能源開發、資源管理和行業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這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任務。
在傳統的人工數據分析基礎上,中油測井探索了智能化工作的新路徑。智能化為中油測井的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盆地的橫向分布不規則、地質特征復雜,導致油氣勘探發現及開發難度升、人工智能建模難度大且泛化性不足,難以規模性推廣應用。因此,模型的建立不僅過程繁瑣且工作量大。”周軍表示。
深入行業、聚焦場景
中油測井的測井大模型驗證
測井是石油勘探開發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周軍認為,企業領域級的大模型能夠直接賦能核心業務,而油氣大模型需要具備以下三點。模型必須與油氣行業的專業知識體系無縫對接,深入理解地質全體系知識,并能夠融入地球物理測井的專業技術知識。其次,大模型需要融合多模態、多專業的知識,如語言處理、多模態分析和科學計算,以賦能企業發展。大模型應具備實用性,能夠輕松接入企業級數據,并進行持續訓練以增值。
“我們與華為合作嘗試通過盤古大模型構建測井大模型來解決油氣問題時,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周軍表示,測井大模型的初步技術驗證證明了大模型下的人工智能能夠更快更好輔助生產業務場景如層位劃分、參數計算、油氣識別。這種大模型預測的精確性和泛化性的特性增強了中油測井做測井大模型的信心。
人工智能技術現在進入了爆發的階段,行業與人工智能結合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正如華為混合云副總裁胡玉海在節目中所說,華為投入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研發,理念就是AIfor Industries,即通過AI技術使能行業。華為也希望能使能油氣行業和千行百業的智能化實踐,為油氣產業的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注入強勁動力。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78290-0.html從央視網《中國神氣局》,看華為云盤古大模型使能油氣行業智能化實踐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