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經營業績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預期。在8月7日盤后公布的財報中,中芯國際實現了22.09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6.2%,環比僅下降1.7%,優于公司原先預計的4%-6%的下滑幅度。該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1.32億美元,雖然較第一季度下降了29.5%,但毛利率達到了20.4%,同樣高于公司指引的上限。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也攀升至92.5%,創下了近六個季度的新高。
然而,盡管中芯國際的財報表現略超預期,但市場對此似乎并不買賬。財報公布后的次日,中芯國際的A股和H股均出現下跌,其中A股低開2.9%,H股更是一度跌逾4%,市值單日蒸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這一市場反應令人錯愕,而引發悲觀情緒的直接原因,是中芯國際在業績說明會中對未來經營表現的預期指引。
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成熟制程方面有著顯著優勢。然而,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其利潤端的表現卻未能滿足市場預期。本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32億美元,同比下降19%,環比下滑近三成,顯著低于市場普遍預期的1.67億美元。同時,管理層給出的第三季度毛利率指引為18%-20%,也低于買方模型中的預期值21%,這導致短線資金迅速減倉。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中芯國際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即“量增價減”。雖然晶圓出貨量環比增長4.3%,但平均銷售單價卻下滑6.4%,這主要是由于8英寸低價產品占比提升,拉低了整體均價。與此同時,折舊與研發費用的剛性上升也進一步壓縮了盈利空間。
中芯國際的資本開支加速也加劇了市場的擔憂。2025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的資本開支合計達到33億美元,其中二季度單季資本支出為19億美元,環比增長35%,全年計劃更是超過70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用于北京、深圳兩座12英寸廠的產能爬坡。然而,在半導體周期復蘇仍顯脆弱、消費電子庫存高企的背景下,市場擔心新增產能可能進一步壓低價格,導致毛利率短期難以回升。
在中芯國際的電話會議上,管理層表示沒有漲價,平均售價(ASP)上升是因為產能較滿,12寸的晶圓沒有折扣了。同時,管理層也透露訂單目前高于產能,并表示會支持客戶保持其市場份額,進行價格調整。然而,這一解釋并未能緩解市場的悲觀情緒。
從區域和下游結構來看,中芯國際的中國區收入占比穩定在84%,汽車與工業芯片收入占比升至10.6%,成為亮點。然而,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合計仍占66%,需求疲軟直接拖累了ASP。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復也使得部分外資選擇先行避險。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基金看好中芯國際。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99家基金公司合計持有中芯國際A股4.74億股股份。同時,多家券商在點評中也維持了“中性偏積極”的評級,認為市場過度反應了短期盈利波動,而忽視了折舊高峰過后潛在的經營杠桿。
從長遠來看,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重返90%以上,顯示出國產替代邏輯的深化。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訂單占比維持20%,也為中長期ASP修復保留了火種。然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特別是年末手機市場需求的波動可能對中芯國際四季度的業績產生影響。
在高盛和花旗等機構的報告中,盡管對中芯國際的短期盈利波動有所擔憂,但仍認為其受益于國內內包需求推動的高產能利用率,以及半導體需求的逐步復蘇。同時,這些機構也看到了中芯國際產能使用率穩固、客戶訂單強勁以及持續產能擴張等正面因素。
然而,摩根大通在研報中則對中芯國際給出了“減持”評級,認為由于去庫存和競爭加劇等因素,中芯國際短期內可能面臨毛利和均價受壓的情況。該行預計中芯國際未來2至3年的資本開支仍將保持高位,達到70億至75億美元。
中芯國際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雖然實現了略超預期的經營業績,但市場對此反應冷淡。在面臨結構性矛盾、資本開支加速以及市場需求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下,中芯國際的長期價值將取決于其先進制程爬坡與國產生態的深度綁定。
舉報 0收藏 0打賞 0評論 0分享 0 更多>同類資訊福特中國豪擲50億美元,升級工廠并產新電池,力推純電皮卡08-13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177197-0.html中芯國際二季度業績超預期,99家基金力挺,市場反應卻顯冷淡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