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時光的力量滾滾向前,潛移默化,改變世界、改變時代、改變每一個人,不可逆轉。11月18日,《時代周報》將迎來十六周歲生日。十六年來,我們以富有穿透力的思想和銳利的新聞事實,用專業視角解讀中國資本趨勢和產業變革,用工匠精神講好大國崛起的中國故事,用財經智慧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夢。我們見證著這個偉大的時代,也記錄著一個個關于勇敢、熱愛、求變的故事。值此十六周年之際,《時代周報》推出“為勇敢作序”特別報道,為勇敢鼓與呼。
在時代浪潮下,中國電商平臺再一次乘風破浪。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過去十余年間,中國電商平臺在互聯網叢林里經歷最激烈的生存戰,傳統巨頭與新勢力交替防守,貨架電商與內容電商模式迭代,圍繞著流量、用戶、供給、價格進行極致的爭奪。
隨著主流電商平臺流量紅利見頂,各平臺打破壁壘,從“內卷”開始走向競合,但這并不意味著競爭已經結束。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敏銳的中國電商巨頭為自己找到了新的航向,他們朝著星辰大海挺進。根據《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跨境電商的觸角已延伸至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跨境電商生態鏈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跨境電商亦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引領中國外貿新動能。據海關總署此前測算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
大航海時代開啟,一場新的電商行業競爭與廝殺在所難免。以出海“四小龍”為主的電商平臺,帶著中國傳統外貿工廠、制造業品牌與上下游供應鏈涌向海外。
“四小龍”勇闖出海路
依托傳統外貿的發展,國內跨境電商產業起步較早。
早在20世紀末,傳統外貿逐步走向線上化,就有網站將產品展示渠道放到線上,但因缺少支付等交易工具,仍主要走線下交易模式。此階段,跨境電商以B2B電商模式為主導。
“四小龍”之一的Shein就誕生于國內跨境電商雛形期。2008年,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山東人許仰天嗅到了跨境領域的機會,開發網站Sheinside.com,將國內批發的婚紗賣至海外,開啟出海探索。
機緣巧合,阿里巴巴旗下速賣通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彼時淘寶正被ebay打得節節敗退,在阿里巴巴開啟進軍國際市場的戰略下,速賣通(AliExpress)于2010年正式上線,早期以小額批發白牌商品為主。
直到2016年前后,中國進入跨境電商發展期,政策逐步放開推動了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同時,國內跨境電商產業鏈日益完善,跨境電商B2C平臺及生態在此階段快速成長起來,如速賣通徹底從C2C平臺轉型為B2C平臺。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也是在2015年進入中國市場,并吸引大量中國賣家進駐。而此時的今日頭條、拼多多才成立不久,不過他們的創始人在公開場合已多次提到全球化部署。
時間的年輪轉到2020年后,疫情期間,全球線上購物滲透率提升,海外通脹處于高水平,這讓擁有供應鏈優勢的中國跨境電商捕捉到機遇。
新一輪出海浪潮正式掀起。
鯰魚Temu在此時浮現。電商新勢力拼多多在國內市場步步逼近阿里之時,也邁出了海外步伐。2022年9月,Temu在北美上線,憑借低價優勢和大手筆的營銷開始迅猛擴張,上線一年便殺入47個歐美、拉美等國家和地區,至2023年訪客量快速飆升至4.67億,僅次于亞馬遜。此前有報道稱,Temu在2024年上半年的GMV高達約200億美金,超過其2023年全年銷售額。
背靠著在全球擁有10億月活用戶的TikTok,TikTok Shop在2021年上線,不過其擴張步伐相對緩慢,直到2023年才在美國上線。而憑借內容電商新業態,TikTok Shop在東南亞市場殺出重圍。
兩大新勢力出現的同時,速賣通與Shein也開始新一輪增長。
在服裝類目上成長為全球時尚零售巨頭的Shein,在2023年加快發展步伐,不僅擴展了全品類,開放第三方賣家入駐平臺,向平臺化發展,還在巴西重金開展本地供應鏈生產建設。2023 年,Shein銷售額首次超過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
“老大哥”速賣通則在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蔣凡的帶領下重回增長。2021年底,蔣凡被派往負責阿里海外商業板塊,背靠阿里集團、借助菜鳥的物流體系,速賣通銷量與用戶實現快速增長,并帶動阿里國際零售商業在多個季度成為阿里旗下增長最快的業務。
至此,以“四小龍”為首的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在國際電商市場殺出一條血路,爆發力驚人,這也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電商的變革力量。
“托管模式”帶來顛覆
電商出海的爆發,正在深度改變著中國傳統外貿產業及上下游。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跨境電商B2C出口1.83萬億元,增速提升至19.6%,過去5年復合增速超過23%;跨境電商B2C出口占我國總出口比重在2023年達到7.7%,較2018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在中國邁向“世界工廠”的過程,跨境電商平臺及模式的崛起,亦帶領著中國傳統的外貿工廠、制造業、消費品牌等涌向海外。
越來越多的中小賣家、工廠,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跨境電商出海浪潮。據億邦智庫數據,我國出海賣家中,有超過60%是跨境電商B2C平臺賣家,遠高于其他渠道。一方面,這與當下中國供應鏈高度成熟與價格“內卷”離不開,大批中小商家及企業出海訴求強烈;另一方面,“四小龍”等跨境電商平臺在爆發中積累大量的用戶,形成新一輪流量紅利,因此也趁勢承接住了這一波出海潮。
有跨境電商運營企業創始人就曾對時代財經指出,當下經濟全球化仍在加速,在經歷過疫情“黑天鵝”后,原本利潤微薄的傳統外貿工廠如果想要活下去,轉型尋找新市場、發展自有品牌、搭建技術壁壘已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但直接面向外國消費者銷售與傳統外貿不同。盡管中國擁有領先的制造業和供應鏈根基,但TOB與TOC是兩種十分迥異的路徑,許多中小工廠并無倉儲、物流、獲客、營銷等經驗。
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推出的“全托管”創新模式,解決了這一問題,也顛覆了行業傳統玩法,成為這波出海浪潮中最重要的模式創新之一。2022年9月,Temu首創“全托管”運營模式,同年12月速賣通試水,隨后Shein、TikTok Shop、Shopee等多個電商平臺紛紛跟進,該模式成為跨境電商市場及“四小龍”們開啟爆發式增長的關鍵。
全托管模式下,跨境賣家們只要負責選品、供貨,并把貨品送到跨境電商平臺的國內倉庫即可。后續的銷售、運營、倉儲、配送、售后等均由跨境電商平臺負責。這種模式整合了全鏈路資源,大大降低了賣家門檻,讓即使沒有跨境電商運營經驗的中小型生產制造企業,也得以拿到出海入場券。
與此同時,跨境物流、營銷服務、支付工具等國內跨境電商上下游配套行業,也吃到了“四小龍”帶來的出海紅利。
其中跨境物流作為跨境電商出口的底層設施和履約保障,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運聯傳媒數據,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物流市場規模約7500億元,同比增長9.6%,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小批量、高頻次、高時效的電商產品流通,串聯起貨運代理、空海運、海外倉、尾程快遞配送等等環節,激發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以航空貨運為例,跨境電商直郵的模式引發了航空貨運運力的競爭,推動了貨量和運價的提升,還消除了傳統的淡旺季之分。《福布斯》雜志曾在今年8月報道,中國電商平臺Shein和Temu每天通過航空貨運方式從中國發送9000噸貨物到美國,這2家電商平臺向全球運輸的貨物量每周可裝滿88架次波音777貨機。
當下,中國電商出海勢頭難擋。這些中國電商平臺走過萌芽期、成長期,正站在高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平衡的路口。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123095-0.html中國電商海外尋路:“四小龍”扛旗爭霸,壓力給到亞馬遜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