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從“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團(002329.SZ)到軍工龍頭奧維通信(002231.SZ),再到互聯網公司三五互聯(300051.SZ,現證券簡稱為璉升科技),近幾年來,光伏跨界“選手”層出不窮。
但相比前兩年蜂擁涌入光伏賽道的盛況,去年以來,不少跨界者們選擇終止或減少光伏板塊的投資。隨著今年光伏產業內卷不斷加劇,行業調整的趨勢更加明顯。
與通過轉讓、減資等動作想要離開光伏“牌桌”的跨界者們不同,亦還有跨界者持續推進光伏布局。他們有的資金實力雄厚,面對新能源轉型戰略堅定不移;但也有的面對虧損仍在苦苦支撐。
光伏行業的繁榮與落寞并非永恒不變,市場的波動和變化才是行業發展的常態,跨界者們更需重新評估留在牌桌上的機遇與風險。
如何面對能源結構的變革與市場結構的更替,在潮水褪去時在光伏行業“站穩腳跟”,是跨界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注銷、轉讓、減資的跨界者們
2023年下半年以來,不少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紛紛叫停了光伏投資項目,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涉及投資的項目金額合計超300億元。今年一季度,大部分龍頭光伏企業業績轉虧,行業開啟新一輪的洗牌,又有跨界者離開“牌桌”。
海源復材(002529.SZ)曾經把跨界光伏視為扭轉經營狀況的“救命稻草”。
海源復材主業為復合材料輕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機械裝備,2020年,其因此前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而“披星戴帽”,并在當年三季度開始布局和拓展光伏組件領域。海源復材首期375MW高效光伏組件實驗線于2020年12月試生產,2021年正式投產。
上述組件實驗線投產的這一年,海源復材因2020年經審計的歸母凈利潤轉正而被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其光伏業務的營收也增至2937.55萬元,營收占比提高至11.57%。不過由于原材料價格大漲,主營組件的海源復材利潤也受到擠壓,當年光伏業務的毛利率為-15.75%。
但海源復材并沒有因虧損而“打退堂鼓”,而是基于對N型技術的看好,再度出手同時布局光伏電池環節的兩種技術路徑,即TOPCon和HJT。
2022年12月,海源復材宣布投資10GW TOPCon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一期)和5GW HJT超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二期)。
積極開拓組件市場的海源復材在2022年嘗到了“甜頭”,其光伏組件業務營收達1.27億元,同比大漲333.55%。到了2023年5月,為搶抓行業發展機遇,海源復材將原本二期擬建設的3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提前,與一期項目同步建設。
然而,在光伏賽道一路斗志昂揚的海源復材,面對光伏行業的震蕩,也迎來了相關業務營收的下降。2023年,海源復材光伏業務營收1.04億元,同比下降約18.72%。
今年的海源復材更擺出了徹底要離開光伏“牌桌”的姿態。
3月19日,海源復材終止了以上兩期投資項目,并以3800萬元的價格將項目主體滁州賽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旭科技”);5月10日,海源復材董事會同意注銷公司全資子公司揚州賽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州賽維”),后者業務為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與銷售,系海源復材于2020年設立,注冊資本3億元。
光伏產業鏈價格下跌“勸退”的跨界者不僅僅是海源復材,還有原本主營業務為醫藥的向日葵(300111.SZ)。
2023年3月,向日葵宣布進軍光伏TOPCon電池領域,擬設立項目公司建設年產10GW TOPCon電池的生產線,首期投資15億元建設5GW TOPCon電池的生產線。其中,向日葵認繳出資2.70億元,持股比例為54%。
時間過去不到一年,今年2月,向日葵便宣布終止此投資項目并注銷項目公司,彼時,向日葵表示,主要原因系在項目籌建過程中,擬租賃廠房交付滯后導致項目不能按期實施,疊加光伏行業產業鏈主要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行。此舉是出于降低投資風險及管理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的考量。
為了擺脫光伏產業鏈景氣度的單一影響,向日葵又將目光投向金屬基陶瓷材料行業。對于再次跨界投資相似領域,其表示,金屬基陶瓷材料不僅可以應用于光伏設備,還能應用于醫療器械、石油天然氣管道、軍工等其他領域。假如由于某個應用領域的外部環境變化對銷售產生不利影響,項目公司將通過拓展新領域客戶等措施,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而國內較早專注于中高檔油墨涂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樂通股份(002319.SZ),此前擬通過重大資產重組跨界光伏,但最終卻大幅減少了光伏項目的投資額,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的籌劃。
2023年7月,樂通股份披露了與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署的《產業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通過自有及自籌資金在安吉經開區與其他合作方共同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即項目公司),建設高效異質結電池和組件智能制造項目。
協議顯示,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2.50億元,樂通股份出資額為注冊資本的40%即不低于1億元,因初始投資金額超過其最近一期期末凈資產的50%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然而,簽訂協議后僅一個月,樂通股份便調低了出資額,并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樂通股份將其出資擬持有項目公司的股權比例從不低于40%下調至5%,以項目公司2.5億元注冊資本計算,其對外投資金額大幅降至1250萬元。
到了今年1月,該項目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還從2.50億元減至1億元,各股東同比例減資,股權結構保持不變。對于項目實質進展,5月9日,樂通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持有大晟新能源12.50%股權,相關新能源項目正在有序積極推進中。
對于近幾年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在經歷光伏行業周期性下跌之際,有的選擇退出,有的選擇減少押注籌碼,但也有的面對虧損仍繼續堅持。
作為中國首家基于“云計算”的企業信息化服務類創業板上市公司,璉升科技于2023年開始布局光伏產業,直指第三代異質結電池的生產研發。目前已在眉山丹棱和江蘇南通規劃了2個生產基地,合計規劃產能20GW。
但2023年,璉升科技光伏板塊產能、產量和銷量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其電池生產線在完成產能爬坡后基本達到1.20GW的年產能,而同年電池片產量為195.58MW,銷量99.10MW。今年一季度,璉升科技又遇到了產能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一季度實際生產電池片產品94.22MW,產能利用率為31.41%。
璉升科技對此表示,一季度為光伏行業傳統淡季,產品價格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光伏行業整體開工率較低。公司結合光伏行業市場動態變化情況和現有訂單情況,調整了排產計劃。在連虧6年之后,今年一季度,璉升科技繼續錄得虧損,歸母凈利潤為-2848.77萬元。
即便如此,璉升科技對未來依舊樂觀,堅信隨著電池框架合同、訂單的逐步釋放,產能利用率將逐步回升,市場需求也會隨著更多異質結單獨標段獨立招標而逐步釋放。
隆眾資訊光伏分析師方文正告訴時代財經,目前光伏行業仍在發展中,但增速有所放緩,行業集中度較高,且頭部企業規模優勢明顯。對于跨界者,生存空間可能會受到擠壓,特別是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與行業龍頭企業相比存在比較大差距的企業。
堅定“追光”的傳統能源國央企
和璉升科技一樣對光伏行業持樂觀態度的跨界者,還有以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為主導的國央企,他們資金實力雄厚,面對新能源轉型戰略堅定不移,逐漸成為光伏行業的中堅力量。
不同于晉能控股集團、淮南礦業集團及平煤神馬集團等眾多煤炭企業早已在光伏產業鏈不同環節布局,“三桶油”等石油石化企業在“雙碳”目標提出后新晉成為了堅定的“追光者”。
中國石油(601857.SH)在2021年提出加快光伏站、充換電站、加氫站(綜合能源服務站)等新能源站點布局,此后一直在持續完善光伏站等終端網絡建設。
2023年,中國石油收購普天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繼續開展加氫站、充換電站、光伏站等布局。這一年,中國石油積極推動新疆、青海、吉林、黑龍江等地區新能源項目落地,如在塔里木油田建成110萬千瓦光伏電站;其風電光伏發電量達22億千瓦時,新增風光發電裝機規模370萬千瓦。
2024年,中國石油預計銷售分部的資本性支出為70.00億元,主要用于國內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站建設、充換電站建設,優化終端網絡布局等。
中國石化(600028.SH)于2022年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高端光伏膠膜材料,并有條不紊地推進項目建設。
2022年9月,中國石化在廣西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裝機容量達19.45兆瓦;2023年,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利用北海油庫閑置土地建設的12.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投用,年發電量可達到1400萬千瓦時。
今年4月,中國石化首個水上光伏發電項目——應急水池5.48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并網發電,每年可向電網輸送清潔能源電力680多萬千瓦時;截至7月1日,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已累計建成66座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達50兆瓦,生產綠電4600多萬千瓦時。
中國海油(600938.SH)的光伏業務也頻繁傳來積極進展。陸上光伏方面,2023年,其全面啟動油氣終端10個光伏建設項目,截至年底已累計投運7個項目,終端光伏覆蓋率達到70%;其甘南合作市“牧光互補”項目也成功并網發電,截至2023年底生產綠電超1100萬千瓦時。海上光伏方面,2024年中國海油首個海上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投用,每年可提供近9萬千瓦時的“綠電”。
除傳統能源企業,工程機械巨頭三一集團也正在光伏領域開拓疆土。
2022年三一集團進軍光伏行業,成立了三一硅能,僅用9個月就成功打通從單晶到電池以及組件的光伏全產業鏈;2023年5月,SNEC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上,三一硅能首次展示了其超620W TOPCon組件,并與烏茲別克斯坦、馬來西亞、緬甸簽訂了2.60GW的海外意向訂單,合計斬獲國內外訂單達11.70GW。
三一集團表示,未來三一硅能將專注于拉晶、切片、電池、組件的光伏領域全流程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在產業高能耗的制造過程中,積極探索、尋找綠色能源解決方案,為清潔能源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讓傳統能源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國家政策鼓勵傳統能源企業向清潔能源轉型,光伏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的能源企業提供了一個轉型的途徑。”方文正表示,傳統能源國企一般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和技術研發能力,通過在光伏產業鏈的布局,可以利用自身的技術積累和資金實力推動光伏技術的創新和進步,總的來看傳統能源國企在光伏板塊的持續深入是一個比較積極向好的信號。
(實習生劉艷莎亦對本文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100002-0.html光伏跨界者的進與退:“三桶油”堅定“追光”,上市公司超300億元項目終止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歌華有線半年預虧超3800萬元:營業成本增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
下一篇: 家電業緊抓機遇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