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痢疾和腹瀉是兩種不同的胃腸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癥狀及嚴重程度。小兒痢疾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腹痛、發(fā)熱、里急后重及膿血便;腹瀉則可能由病毒、細菌、飲食不當等多種因素導致,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為主要特征。兩者在治療和護理上存在差異,需根據具體癥狀及時就醫(yī)。
小兒痢疾主要由志賀菌、沙門菌等細菌感染引起,具有傳染性,常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傳播。腹瀉的病因更為廣泛,包括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病毒感染,或食物過敏、乳糖不耐受等非感染性因素。細菌性痢疾需針對性使用抗生素,而病毒性腹瀉以補液和對癥治療為主。
痢疾患兒會出現頻繁少量排便,糞便帶黏液或膿血,伴隨明顯里急后重感和下腹痛,體溫常超過38攝氏度。普通腹瀉患兒排便次數增加但糞便量多且稀,可能伴有嘔吐或輕度腹痛,發(fā)熱較少見。家長需觀察患兒精神狀態(tài)及脫水程度,若出現嗜睡、尿量減少需緊急就醫(yī)。
確診痢疾需進行糞便常規(guī)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和紅細胞,糞便培養(yǎng)可明確致病菌。腹瀉患兒可先做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必要時完善電解質檢查評估脫水情況。血常規(guī)檢查中,細菌性痢疾多表現為中性粒細胞升高,病毒性腹瀉可能顯示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細菌性痢疾需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肟顆粒、阿奇霉素干混懸劑,配合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病毒性腹瀉主要使用口服補液鹽Ⅲ預防脫水,可輔助應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調節(jié)菌群。無論哪種情況,均應避免擅自使用止瀉藥,以免抑制病原體排出。
預防痢疾需注意飲食衛(wèi)生,瓜果徹底洗凈,肉類充分煮熟,教導兒童飯前便后洗手。輪狀病毒腹瀉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母乳喂養(yǎng)有助于增強嬰兒腸道免疫力。腹瀉期間應給予米湯、蘋果泥等低渣飲食,避免高糖食物加重滲透性腹瀉。
家長應密切監(jiān)測患兒病情變化,腹瀉超過3天或出現血便、持續(xù)高熱需立即就診。恢復期注意補充鋅制劑促進腸黏膜修復,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保持居室通風消毒,患兒用具單獨清洗,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接種疫苗、培養(yǎng)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兩類疾病的關鍵。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9-18453-0.html小兒痢疾和腹瀉的區(qū)別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總是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 腦中風的早期癥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