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腫脹可通過休息制動、冷敷熱敷交替、藥物治療、加壓包扎、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踝關節腫脹通常由外傷、關節炎、痛風、感染、靜脈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踝關節腫脹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使用支具或繃帶固定關節。外傷引起的腫脹需保持患肢抬高,避免負重行走。慢性腫脹患者應減少長時間站立行走,選擇游泳等非負重運動。休息期間可進行踝泵運動促進淋巴回流。
外傷后48小時內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急性期過后改用熱敷,溫度不超過40℃。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需持續冷敷,感染性腫脹禁用熱敷。冷熱交替可配合紅外線理療儀輔助使用。
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可緩解炎性腫脹,痛風患者需服用秋水仙堿片。細菌感染需使用頭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靜脈功能不全可口服地奧司明片改善微循環。關節腔積液嚴重時可穿刺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
使用彈性繃帶自足背向小腿螺旋式包扎,壓力需均勻適度。淋巴回流障礙患者可穿戴二級壓力醫用彈力襪。包扎期間需觀察足趾血運,夜間睡眠時解除壓力。配合間歇氣壓治療儀效果更佳。
嚴重骨折需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慢性踝關節不穩可進行韌帶重建術。創傷性關節炎晚期需考慮關節融合術,腫瘤壓迫需病灶清除術。術后需配合康復訓練,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
踝關節腫脹患者日常應控制鈉鹽攝入,每日飲水量保持2000毫升左右。超重者需減輕體重以降低關節負荷,建議選擇低沖擊有氧運動。穿著寬松鞋襪避免壓迫,睡眠時墊高患肢15厘米。定期進行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使用足弓支撐墊矯正生物力線。若腫脹持續超過72小時不緩解,或伴隨皮膚發紅發熱、劇烈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深靜脈血栓等嚴重疾病。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9-11010-0.html踝關節腫脹怎么治療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硫辛酸膠囊的作用和效果
下一篇: 庫欣綜合征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