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詹姆斯·古恩執導的全新《超人》電影(由大衛·科倫斯韋主演)取得了強勁開局,首周末北美票房達1.25億美元(數據來源Box OfficeMojo),但仍未能超越馬特·里夫斯執導的《新蝙蝠俠》創下的票房紀錄。后者在上映僅18天內就突破3億美元大關(《超人》耗時31天才達到)
這證明了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蝙蝠俠似乎總能勝過超人。
實際上,《蝙蝠俠》是在疫情之后不久上映的,首周末票房就達 1.34 億美元。而當《超人》在第五個周末全球累計票房達到 5.81億美元時,《蝙蝠俠》早已在更短時間內攀升至 7.72 億美元。如果比較第五周末單周票房,《蝙蝠俠》依然以 1100 萬美元領先于《超人》的 780萬美元(數據來源:Cosmic Book News)。
在海外市場,《超人》目前票房為 2.48 億美元,比《蝙蝠俠》的 4.02 億少了約 1.54億美元。而這并非蝙蝠俠首次在票房上碾壓超人。扎克·施奈德的《鋼鐵之軀》雖然北美票房2.91億美元超過諾蘭《蝙蝠俠:俠影之謎》的2.06億,但后者成功重啟了整個系列,而亨利·卡維爾的超人形象則始終受到場外因素困擾。
如今,經過多部以這兩位 DC 英雄為中心的獨立電影之后,歷史似乎又在重演——無論銀幕上的超人多么強大,蝙蝠俠總能搶走票房桂冠和人氣光環,這對 DC影迷來說是一個苦澀的現實。
蝙蝠俠似乎天生具備一種全球化的吸引力。正如許多 Reddit用戶所說,他的黑暗、神秘個性能跨越文化界限吸引觀眾。他不僅僅是一個披著斗篷的男人,還集偵探、戰略家以及沒有超能力的英雄于一身。
這讓他在全球范圍內更具親近感。相比之下,超人完美無缺的"童子軍"形象和美國化符號限制了其國際共鳴。雖然他是超級英雄的標志性人物,但這種愛國形象并不總能打動國際觀眾。此外,超人是一個外星人,從嬰兒時期就墜落到地球,這種背景很難讓人產生共鳴。
現代觀眾往往更喜歡有缺陷的英雄,而超人那種“超級童子軍”的完美人設更適合追求漫畫原汁原味的粉絲,對電影觀眾來說則顯得有些過時。
蝙蝠俠的成功還離不開其電影敘事風格。無論是馬特·里夫斯的《蝙蝠俠》、諾蘭的《開戰時刻》,還是蒂姆·伯頓的經典版本,這一角色總能帶來充滿質感、貼近現實的世界觀。觀眾更喜歡看布魯斯·韋恩用智慧和裝備破案,而不是依靠超能力或激光眼。超人的劇情往往落入“拯救世界”的套路,而蝙蝠俠電影則像是一部披著超級英雄外衣的犯罪驚悚片,更易于全球市場推廣。
此外,蝙蝠俠的文化影響力更強。從《黑暗騎士三部曲》到動畫、甚至《樂高蝙蝠俠》,這個角色在流行文化中一直保持新鮮感,而超人并沒有得到如此持續的更新。這讓蝙蝠俠對制片廠來說更穩妥、對觀眾更具吸引力。
這次的票房結果顯示,超人的大銀幕未來可能面臨挑戰。當一部掛著詹姆斯·古恩大旗的作品仍無法擊敗《蝙蝠俠》,就會讓華納高層警覺——他們要的不只是“不錯”的成績,而是票房級別的“巨制”。
由古恩這樣的知名導演掌舵的作品仍難以匹敵蝙蝠俠時,制片方可能會減少對單體超人電影的投入,轉而更多采用與蝙蝠俠聯動的形式——畢竟《蝙蝠俠大戰超人》8.7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證明了這個模式的商業潛力。
超人這一角色或許需要重新定位,才能在當代影院贏得與黑暗騎士相當的影響力。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56-49642-0.html蝙蝠俠似乎總能戰勝超人?《超人》票房不敵《新蝙蝠俠》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