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消息,今天下午,據澎湃新聞報道,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浩清教授漆遠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從 9 月 10 日晚間“貝碧嘉”臺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起,伏羲氣象大模型就一直在跟蹤預測它的路徑,每 6 小時一次持續預報“貝碧嘉”的移動路徑。
9 月 10 日 23 時,伏羲氣象大模型預測的路徑顯示“貝碧嘉”將在上海浦東新區登陸。9 月 15 日一早,預測結果進一步調整并正式確認,“貝碧嘉”將極大概率在上海浦東新區正面登陸。
漆遠表示,“除成功預報此次臺風‘貝碧嘉’的移動軌跡之外,從今年汛期降水實時預報結果來看,伏羲大模型也曾提前 8 天以上精準預測河南南陽特大暴雨、提前 15 天以上預測湖南華容縣洞庭湖決堤事件。根據天氣預報最權威機構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實時運行評測,目前伏羲氣象大模型是已有模型中預報精度(異常相關系數、均方根誤差等指標)最高的模型。”
從報道中獲悉,結合 AI 技術與氣候氣象科技的多款氣象大模型在預測“貝碧嘉”的登陸路徑時,也發揮了關鍵作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方面表示,相較經典方法,目前“風烏”大模型將提前 72 小時臺風路徑預報精度可提升 25% 以上,可在單張顯卡上運行,30 秒即可輸出未來 10 天的全球氣象預報結果。除參與預警臺風“貝碧嘉”路徑以外,風烏大模型也曾率先預測 2023 年臺風“海葵”將在臺灣島登陸;針對近期登陸我國的最強秋臺風“摩羯”,提前預測出其將在海南島登陸。
今年 7 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曾聯合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上海市氣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構,共同發布書生?風烏(Intern?FengWu)氣象海洋全方位預報體系。報道稱,部分模型已于上海市氣象局部署,正應用于對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工作。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7493-0.html上海 AI 氣象大模型提前 6 天預測“貝碧嘉”臺風登陸浦東,已實現多次精準預測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