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消息,今日,百川智能創始人兼 CEO 王小川在公司成立兩周年之際發布全員信。王小川回顧了過去兩年百川智能的成就與不足,并再次強調公司當前面向醫療領域的技術愿景和業務方向,及其“造醫生-改路徑-促醫學”路徑。
王小川表示,公司接下來將在百小應、AI 兒科、AI 全科和精準醫療四個方面發展應用和服務?!敖酉聛砦覀冃枰獓@上述方向專注聚焦,減少多余的動作,深度思考,堅定不搖擺;需要減小組織的復雜度,更扁平、更少層級,讓百川的信息和決策更通暢?!?span style="display:none">DNy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今年 3 月曾有消息稱,王小川成立的 AI 獨角獸“百川智能”To B 團隊發生了以下變動:
2025 年 3 月 3 日,主要負責金融行業 To B 業務的 B 端組被裁撤,員工均在當天簽署離職協議;
2025 年 2 月 19 日,歸屬于百川智能 To B 業務團隊的 PE 團隊(提示詞工程團隊),調至統管算法團隊的產研組。
查詢公開資料獲悉,百川智能是由前搜狗公司 CEO 王小川在 2023 年 4 月創立的國內第一批AI 大模型公司,其核心團隊由來自搜狗、谷歌、騰訊、百度、華為、微軟、字節等科技公司的 AI 人才。
同月,百川智能與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方健康共同發布了全球首個兒科大模型 ——“福棠?百川”兒科大模型?!案L?百川”兒科大模型不僅覆蓋了兒童常見病與疑難病癥的立體化知識體系,具備強大的兒科臨床推理能力,還首創了兒科“循證模式”,能像專業兒科醫生一樣整合最佳醫學證據,為患兒制定科學、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為生命建模型,為人類造醫生原創
今天是 4 月 10 日。兩年前的今天,因為相信語言 AI 的突破意味著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成立百川智能,成為首批參與通用人工智能研發的中國公司。感謝各位同仁在這兩年間先后加入了百川,一起見證并推動這個偉大的時代。
兩年來,通用人工智能疾風暴雨般蓬勃發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每當大眾質疑智能是否遭遇瓶頸的時候,更大的一個突破便破繭而出。不論對于人工智能行業、創業公司、還是百川和個人,此時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的遠見,更需要對方向的堅守和信念的堅持。
百川這兩年做對做成了不少事情。
首先,我們對技術突破與產業方向的預見,都開始被一一證實。技術方面,我認為語言是智能的中軸,語言 AI 的突破代表著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再有判斷強化學習帶來的慢思考,是第二次范式突破。這兩點已經成為現實。我更預判“Coding”將帶來第三次也是終極的范式突破。產業方面,我堅信醫療健康是智能時代最大的應用之一,提出了“醫療的中軸是醫生”并實踐造 AI 醫生。
前兩年行業質疑認為醫療 AI 沒有這么快到來,2025 年大洋彼岸美國的投資熱潮已經涌向醫療 AI。就在上個月,比爾蓋茨預測 AI 將取代醫生,Bloomberg 更預測蘋果將于 2026 年推出 AI 健康教練替代真人醫生。
其次,我們研發工作與產業落地也可圈可點。2023 年開源的 Baichuan 1、Baichuan 2 被廣泛使用,據統計當年國內半數備案模型基于百川基座。2024 年布局 AI 全科、AI 兒科和數字標識物,與 Luca、小兒方建立資本連接,與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聯合研究智能全科醫生評測體系和服務標準,與北京兒童醫院共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25 年初發布醫療增強推理模型 Baichuan-M1,AI 全科醫生在海淀區試點,和北兒聯合發布“福棠?百川兒科大模型”,AI 兒科醫生在北京兒童醫院正式上崗。
我們的工作中也有若干不足。
首先,兩年的長途奔襲,戰線拉得過長,不夠聚焦。從通用基礎模型,到醫學增強的推理模型,到百小應和 AI 醫生應用,再到過早進入商業化,極大增加了組織的復雜度。
其次,雖然 2024 年中戰略會已經明確了聚焦醫療,但沒有足夠透傳在醫療上的決心和路徑要求,沒有讓每個團隊在醫療價值創造中深度思考“why”和“how”。進而部分團隊工作目標出現了搖擺和偏差。
借兩年慶之機,對百川的每一位同事講解我們的愿景和業務方向。
2023 年 4 月 10 日,在成立百川當天的官宣中我寫道,“我已開啟新的遠征:立志往后二十年,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為大眾健康做出一點貢獻,核心路徑是構建生命健康數學模型,并已經付諸行動。ChatGPT 的出現,也將成為新遠征的重要助力?!?span style="display:none">DNy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如是,為生命建模型、為人類造醫生,是百川的使命。百川的“百”諧音“bio”,這是第一天就立下的志向。
醫學發展的瓶頸是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的真實數據;醫療行業的瓶頸是優質的醫生的培養和供給。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將在這兩個方向破題。大模型智能體能提供無限的 AI 醫生供給,與真人醫生協作實現“雙醫模式”,讓每個醫生都有 AI 醫助,每位患者都擁有專屬的 AI 醫生,并長期陪伴記錄個體數據。
為了實現這樣的愿景,更具體的路徑是“造醫生-改路徑-促醫學”。造醫生:選擇受眾面最大、最緊缺的醫生方向全科、兒科;改路徑:通過無限供給的 AI 醫生服務強基層的國策和分級診療,并發展數字生物標志物拓展診療場景到家庭場景,實現 hospital@home和digital companion;促醫學:在這些服務中產生的數據,將助力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突破性發展,并與基礎醫學會師建立生命模型,最終走向個體化精準醫療。
醫療事業不同于互聯網的需求驅動、產研配合。很幸運的是,我們在 2024 年底前組建了高水平的醫學部,能指導和支持百川醫療模型的研發工作,推動與高水平醫療機構的合作。目前北京十三家國家醫學中心,有七家已經和百川建立了聯系。
基于這樣的基礎,我們在四個方面發展應用和服務。
百小應:醫學增強的大模型,通過醫學推理和循證醫學的注入,提供真實、權威的回答和引用,實現“MDT in One”,成為醫院、醫生臨床與科研的強大助理。
AI 兒科:與北京兒童醫院聯合研發高水平的兒科大模型服務醫生,并針對兒科醫生嚴重缺乏的問題“打造 100 萬兒科醫生”賦能基層,以及直接給家長和孩子提供健康建議。
AI 全科:助力強基層的建設和分級診療,并成為國民的 AI 家庭醫生,在精準醫療的加持下,實現早篩早診和健康管理。
精準醫療:依托 Luca 的積累和突破,為不同的疾病研發數字生物標志物和數字伴隨服務,提升 AI 兒科與 AI 全科的診療能力,并與藥企、保險形成解決方案。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不論是技術進展還是應用方向,都充滿了非共識。AI 醫療更是一片處女地,學術界、產業界都在進行探索,我們已經走在最前沿的無人區。把理想照進現實,把不確定的變成確定,這才是真正的創業。兩年時間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 DeepSeek 的開源(ps.向 DeepSeek 致敬!)。然而百川的使命沒有變化,并且更可及了。兩周年之際,我們需要重申創業的初心,重整創業的組織,重塑創業的文化。
接下來我們需要圍繞上述方向專注聚焦,減少多余的動作,深度思考,堅定不搖擺;需要減小組織的復雜度,更扁平、更少層級,讓百川的信息和決策更通暢;需要理想主義的浸潤,相信百川的理想,相信解決問題和價值創造的意義。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比互聯網時代更偉大。不僅人類文明邁向了新的高度,每個個體也因為 AI 的加持變得更強大,更能找到“我是誰”。為生命建模型,為人類造醫生,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使命,感謝參與這個過程的同事、支持和幫助百川的行業伙伴和股東。我相信這個事業能夠帶給我們精神和物質財富的雙豐收,并且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印記。
百川智能 CEO 王小川
2025.4.10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2178-0.html王小川發布百川智能兩周年全員信:強調專注醫學方向并減少多余動作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