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24億元收購科林電氣一年后,海信在新能源領域又有新布局。
9月12日,海信集團在石家莊成立全資子公司石家莊海信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能源”),注冊資本7億元,經營范圍涉及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機械電氣設備制造、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
公司成立后,迅速參與科林電氣15億元定增,定增完成后,海信系對科林電氣的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44.51%提升至54.87%,海信對新能源版圖的拓展顯然已有了清晰路徑。
海信布局新能源領域并非一時興起,而是一場歷時多年的精準戰略謀劃。
早在2019年,海信家電首次提出“碳中和路線圖”,承諾到2030年實現自有工廠100%綠電;2021年,旗下日立空調推出光伏直驅變頻多聯機,將屋頂光伏電站和中央空調捆綁銷售。
2023年,青島海信網絡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網能”)正式成立,主營儲能PACK、充電樁模塊。2024年,海信集團把“能源經營”寫進五年規劃,與“顯示技術”“智慧交通”并列三大增長極;同年,海信通過旗下海信網能收購科林電氣,這也成為其布局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節點。
科林電氣的收購從2024年3月開始,3月11日至15日,海信網能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取得科林電氣4.97%的股份;隨后,又通過與部分股東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表決權股東。
5月底,海信網能對科林電氣發起要約收購,擬以33元/股的高價收購科林電氣20%的股份;到了7月2日,海信網能要約收購清算過戶手續辦理完畢,持有科林電氣9520.8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4.94%,并持有李硯如、屈國旺委托的公司9.57%的股份表決權,合計持有公司44.51%的表決權。
8月30日,科林電氣完成董事會換屆,海信網能提名的董事候選人當選董事人數超過公司董事會人數的半數,正式拿下科林電氣控股權。
直到一年后的2025年9月15日,科林電氣發布定增預案,擬以16.19元/股的價格向海信能源發行不超過9264.98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按照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的上限計算,發行完成后,海信集團間接控制科林電氣的股權比例將從目前的44.51%提升至54.87%。因海信集團無實際控制人,科林電氣將仍保持“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彼時,認購方海信能源剛剛成立三天,頗有一種為了參與此次定增而專門設立了一個公司的意味。
據了解,海信能源注冊資本7億元,由海信集團100%控股,法定代表人史文伯此前在海信網能深耕多年。
值得關注的是,海信能源正好位于科林電氣高端智能電力裝備制造基地內,這種地理上的緊密安排,或也預示著雙方未來將開展深度的業務協同。
據“世紀新能源網”報道,海信能源現已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戰略:一年內,拿下河北200兆瓦分布式儲能訂單,將設備毛利率做到25%以上;三年內,在京津冀投建300兆瓦“虛擬電廠”,把運營毛利率提升至40%;五年內,分拆“海信能源”獨立上市,打造集團第三家上市公司,市值目標千億。
而從業務范圍來看,海信能源主要將布局兩個領域――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以及機械電氣設備制造、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
之于前者,這一定位或不限于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直指能源產業鏈核心環節,此番認購科林電氣增發股份,便是其開展的首項投資業務。未來,海信能源或將成為海信面向新能源領域的長期戰略投資載體。
其所涉及的機械電氣設備制造、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務,一方面與科林電氣具有一定的業務協同性,另一方面或也是海信邁向全球輸配電設備市場的新嘗試。
從家電到儲能,從儲能到輸配電,海信儼然一步步搭建覆蓋能源生產、傳輸、存儲與消費全鏈條的新能源版圖,構建起從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到能源運營的全產業鏈能力。
“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我國正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海信加速布局的能源業務,能否復制其在家電領域的成功經驗,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6626-0.html海信7億注資成立新公司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2024―2025年中國家電行業品牌評價結果于近期發布
下一篇: 家用制冷器具新版國家標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