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拓展再落一子。近日,日本船井電機宣布,擬將部分電視業務轉讓給創維集團。后者通過技術專利和渠道資源的整合,將為其在北美的業務拓展奠定新基礎。
創維全球化躍遷新嘗試的背后,映射出中國家電企業從東南亞建廠,到收購日本、歐洲品牌,再到加強海外本土化品牌營銷的出海升級路徑。當前,中國家電企業出海戰略悄然轉向聚焦核心主業、補強短板、對沖系統性風險,“深度本地化”成為競逐焦點。
“下南洋”進入3.0階段
6月10日,TCL智家發布公告,宣布調整其東南亞生產基地建設方案,確定投資地點為泰國春武里府,投資主體為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額約為6.8億元,預計新增冷柜年產能30萬臺,新增冰箱年產能140萬臺,建設周期分別為8~12個月與18~24個月。
6月3日,愛仕達發布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愛仕達(香港)有限公司在越南設立孫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并投資建設炊具、小家電和工業機器人項目,項目總投資擬不超過1.5億元。近年來,愛仕達加快全球化布局,2024年其外銷業務占總營收比重從2023年的39.01%提升至45.80%。
5月中旬,澳柯瑪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印度尼西亞設立子公司,并新建年產50萬臺冰箱(柜)智能制造工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3.6億元。據澳柯瑪透露,本次對外投資建設項目屬于公司制冷主業,有利于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擴大規模,不僅可以滿足印尼本地市場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而且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增強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能力。
時間再向前追溯到2024年8月,海爾智家在泰國春武里空調工業園舉行奠基儀式,整體規劃年產能600萬套,主要生產分體式空調、家庭中央空調、房車空調、移動式空調及窗機等全系列產品,一期計劃將于2025年9月建成投產。
近兩年來東南亞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布局產能的熱土。記者通過采訪發現,上述趨勢源自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家電企業聚焦主業,完善全球產業布局;二是要通過建立海外供應能力,更好地滿足全球市場擴張需求;三是靈活應對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環境波動。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家電企業熱衷于“下南洋”,從本質看是在“重構”,其核心戰略目標是圍繞全球市場的產能重新配置與成本結構的優化,推動企業向“全球制造、全球銷售”的階段躍升。
回顧歷史,中國家電企業“下南洋”至今已經歷了三個階段。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周南向記者表示:“中國家電企業在東南亞的發展已進入3.0階段。”
2017年前,中國家電企業在東南亞開拓主要是大企業全球化在當地“試水”海外生產和自主品牌業務,如TCL把其第一家海外彩電工廠設在越南。
2018年至2023年,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中國企業將吸塵器等被征高關稅產品的部分生產布局到東南亞。2024年至今,中國家電企業在東南亞全面投資,不僅為了規避關稅風險,歸根結底還是看好朝氣蓬勃的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有6.7億人口,約為中國人口數量的一半。AVI DATA創始人、CEO文建平向記者分析道,東南亞在中國企業全球化版圖中的定位正在發生變化,不僅是規避貿易風險的跳板,更是海外業務的新增長點,中國家電企業以綠地投資等形式快速切入東南亞高增長市場,通過本地化產能直接承接區域消費升級紅利。
中國家電品牌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正在持續提升。海爾家用空調、東芝(美的旗下品牌)冰箱在泰國市場,以及TCL在越南彩電市場都在向行業領先地位邁進。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家電企業將在東南亞梯度布局產能體系,比如,在越南基地聚焦高本地化率的高價值產品(如變頻空調、智能冰箱),低附加值訂單向印尼、泰國布局,以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及關稅優勢。
“以資本換時間”
7月2日,有報道稱,日本船井電機在東京宣布將飛利浦品牌北美電視業務等打包移交至創維集團手中,創維集團將全面接手飛利浦品牌電視在北美的銷售業務。此舉意味著,創維通過技術專利和渠道資源的整合,將實現“技術高端化”與“市場本土化”的雙重突破,為其在北美的業務拓展奠定新基礎。
歐美地區是中國家用電器,尤其是白電的主要出口市場。今年以來,中國家電企業持續加速歐美市場的布局。
6月3日,海爾智家宣布完成對匈牙利暖通領域重要企業KLIMA KFT的全盤收購,匈牙利是連接東西歐市場的戰略樞紐及歐盟內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此舉將加速海爾在整個區域的暖通解決方案的推廣進程。
近年來,國際化動作頻頻的美的集團,在2月與歐洲知名建筑設備供應商ARBONIAAG(ARBN.SW)簽署相關交割文件,成功完成對其旗下的氣候部門ARBONIA climate的收購交割。4月末,美的以10億歐元完成對歐洲廚電品牌Teka集團的收購(不含Teka俄羅斯子公司)。5月,美的收購荷蘭智能室內氣候解決方案企業喜德瑞熱能集團中國現有業務,并為喜德瑞海外市場提供鍋爐產品及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美的收購Teka既能規避本土消費者的品牌認知障礙,又能快速切入高端市場,是美的攻占歐洲高端市場的關鍵一子,亦暗含美的對全球貿易環境的應對――例如規避歐盟碳關稅(CBAM)和反傾銷調查以及提供地緣政治風險對沖。
從渠道、技術等維度來看,Teka的全球化資源與美的可形成多維互補。比如在渠道網絡方面,Teka的10個生產基地覆蓋歐洲、亞洲和美洲,尤其是墨西哥工廠可聯動美的國內供應鏈。從技術角度來看,Teka在嵌入式烤箱、不銹鋼水槽等領域擁有127項專利,其核心的烤箱油脂分解技術將補足美的高端廚電技術短板。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家電企業以收購本土企業進軍歐美市場,是用資本換時間的典型做法――通過并購百年品牌直接獲取市場入場券。文建平向記者分析道,家電企業正在搶占區域市場增長紅利,借力對歐美成熟企業的戰略并購,系統性獲取其在市場的成熟渠道、品牌與供應鏈資源,實現“技術-產能-渠道”三位一體的高效跨域布局。
回顧以前,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收并購杠桿有時候很高,而現在面對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企業的收并購已經完全聚焦與主業協同性極強的資產,家電企業的收并購將更審慎、更注重投資回報確定性和戰略契合度。
從“產能落地”到“市場深耕”
2024年財報顯示,美的、海爾、格力三家頭部家電企業的海外營收合計超過3400億元,其中美的以1690億元領跑,海爾海外收入占比突破50%,格力增速達13.25%。
如此成績的取得,不僅僅在于上述企業的海外投資建廠。
5月28日,海爾智家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行品牌啟幕暨新品發布會,宣布海爾在越南市場開啟雙品牌戰略,海爾品牌正式進入越南市場,現場發布了L+、中子、X系列三款海爾高端洗衣機新品,并與越南頭部家電零售平臺DMX達成戰略合作。5月29日,首批DMX海爾洗衣機品牌門店開業,6月將再增50家品牌展臺,年內目標150家。
海爾智家將新一輪海外市場的重點放在本地渠道網絡完善層面,顯然是希望將自身在海外多年積累的品牌優勢加速轉化為市場銷量。這也映射出在全球化競爭的下半場,家電企業已不滿足于單純的產品出口或初級產能合作,“深度本地化”成為競逐焦點。
記者了解到,TCL通過在美國硅谷設立研發中心、布局墨西哥制造基地等方式,保證北美市場產品個性化需求和供應,目前TCL電視在北美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二。
“今年以來家電企業的海外擴張,由相對粗放的規模擴張、市場試探和品牌投放,轉向更加精準、聚焦的深耕與系統性風險對沖的策略。我認為今年打法的關鍵詞是‘主類相關、風險對沖、存量升級、增長避險、整合資產’。”文建平向記者分析道。
以前中國家電企業的打法目標就是規模增長,更側重于快速獲取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或進入新品類,有時伴隨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布局,而收并購主要目的也僅僅是在于快速獲取國際知名品牌,打開新銷售市場。
現階段,中國家電企業的出海戰略已升級為高度聚焦于現有核心主業、補強短板的“雙軌+雙閉環”模式:一方面,抓住東南亞市場這一區域增長引擎,同時一定程度規避關稅壁壘;另一方面,對歐美市場的深度開發與渠道扎根正成為重要的戰略支點,企業通過收購歐美品牌快速獲取本土化網絡、品牌和渠道等資產,同時投入研發、生產與人才本地化,實現從“產能落地”到“市場深耕”的質變。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近日表示,中國制造未來在海外最大的增量空間大概率來自新興市場。他對中國企業出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走高端化路徑,在海外推出高端產品、打造高端品牌;二是踐行本土化理念,實現本土研發、本土生產、本土營銷;三是通過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賦能當地產業鏈,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實現共贏共享,從而實現自身的全球化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盧夢琪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5914-0.html中國家電企業加速全球化拓展,東南亞成為布局產能的熱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